7月15日,2025首屆中國紡織服裝人工智能大會在廣州市海珠區舉辦。本次大會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國紡聯”)主辦,廣州市海珠區政府支持,聚焦人工智能與紡織服裝產業融合發展,為行業數智轉型注入新動能。
人工智能作為推動紡織行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的核心引擎,正深刻重塑產業發展格局。近年來,廣州市海珠區依托琶洲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和中大紡織商圈的產業根基,全力打造“人工智能+現代紡織”創新發展新高地,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鏈年銷售規模突破500億元。
中國紡聯會長孫瑞哲指出,廣州市海珠區立足中大紡織商圈的深厚積淀,以產業優勢、市場優勢、創新優勢相互疊加,推動設計創新、制造創新、模式創新集成發展,促進總部經濟、平臺經濟、品牌經濟協同共進,已成為紡織服裝數智轉型的先行示范,從“經緯交織”到“數實交融”跨越,用“時尚代碼”編織產業未來。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紡織處副處長吳桐表示,人工智能作為戰略性技術正加速重塑服裝產業,但服裝行業在技術深度應用、數據共享、標準體系建設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他提出,推動二者融合需加快創新驅動突破核心技術;深化場景落地實現產業智能化升級,完善生態體系促進跨界協同發展;筑牢安全基石保障行業健康發展。
廣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莊樂從介紹,廣東省成立人工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發展領導小組,出臺專項政策與財政支持措施,加速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轉型,推動人工智能與服裝產業深度融合。
廣州市海珠區政府黨組成員、副區長陳宇介紹,海珠區作為廣州的創新高地,已集聚130多個大模型項目和7000余家泛人工智能企業。未來,海珠區將重點打造“數字展貿中心”,依托廣交會和琶洲人工智能試驗區推動紡織服裝出海與技術創新,發揮龍頭企業優勢培育“海珠設計+廣州制造+全球分銷”的產業生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黨委書記徐衛林以“AI賦能紡織產業發展”為題,闡釋AI如何推動紡織產業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強調“AI+新質生產力”在智能設計、制造升級、綠色轉型和品牌建設等方面對產業的重構作用,及其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中的驅動價值。
中國紡聯信息化部副主任、中國紡聯流通分會會長徐建華發布《紡織服裝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分析報告(2025)》。報告系統梳理AI技術在紡織服裝全鏈條的應用圖譜,總結其在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運維管理、倉儲物流、商貿流通等環節的典型應用場景,分析產業應用與技術發展趨勢,推動技術規范應用與生態共建。
在主題分享環節,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晨華、浙江凌迪數字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陳鑫平、紹興環思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肖若發、唯品會AI產品負責人Scarlett等結合企業自身技術研發與應用案例,分享了AI驅動產業變革的實踐。
此外,會上還舉行了多項重要活動:廣州市海珠區科技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推介紡織服裝發展和人工智能賦能新機遇;海珠區成立人工智能大數據及現代紡織服裝產業(人才)聯盟,助力構建以中大紡織商圈為核心的全國賦能中心;2025中國面料創新競賽啟動;廣州市海珠區政府分別與中國紡聯流通分會及浙江凌迪、紹興環思等8家人工智能平臺企業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深化“人工智能+”在紡織行業的融合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