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地緣局勢再趨緊張,全球貿易再增添變數
當地時間7月6日至7日,中東局勢再度升溫,以色列對也門西部荷臺達省的三大港口及發電站等目標發動軍事打擊,而也門胡塞武裝也于6日打破半年沉寂,在紅海襲擊過往船舶,導致該區域被評估為高風險航行區。
與此同時,全球貿易鏈其他環節也出現波動:美西線運價已跌破2000美元并逼近船公司成本線,部分船公司因虧損退場;美東線運價跌破4000美元,船公司計劃 7 月大幅削減跨太平洋航線航班以挽救運價。疊加美國新關稅將于8月1日生效的消息,市場多空分歧加劇。這些因素與中東地緣風險相互交織,不僅可能影響原油運輸及價格走勢,也將為包括滌綸長絲在內的紡織原料進出口貿易帶來更復雜的不確定性。
滌綸長絲市場交投平淡,短期預期受多重因素牽制
7月14日,滌綸長絲市場呈現平靜態勢,批量交易稀少,主流聚酯工廠報價以穩為主,僅個別工廠小幅下調,小批量成交多依賴雙方商談。具體來看,江浙地區主流產品報價區間清晰:POY(150D/48F)為 6750-7050元/噸,DTY(150D/48F 低彈)為7700-8050元/噸,FDY(150D/96F)為6900-7100 元/噸。
從影響因素看,上游成本端出現波動,當日WTI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88美元/桶至68.45美元/桶,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上漲1.72美元/桶至70.36美元/桶,原油價格的回升對聚酯工廠形成一定成本支撐。但需求端表現乏力,織造、加彈廠采購積極性不高,整體交易量增長緩慢。盡管當前聚酯廠家滌綸長絲庫存壓力不大,僅部分品種存在供大于求現象,但受成本心理壓力及需求疲軟影響,生意社預計短期市場整體或將維持穩定,不過在剛需支撐下,本周可能出現補倉采購的周期性回暖。
航運波動牽動化纖原料,紡織產業鏈成本承壓
中東航運風險升級及美線運價異動,對紡織產業鏈中高度依賴進出口的化纖原料形成直接沖擊。化纖產業的核心原料如 PTA、MEG等,其生產與貿易環節深度綁定全球航運網絡 ——PTA的原料 PX大量依賴中東及東南亞進口,MEG則有近40%來自沙特、伊朗等中東國家,這些原料通過紅海、霍爾木茲海峽等航線運輸至中國的成本與時效,正隨地緣局勢緊張而面臨不確定性。
以MEG為例,當前中國MEG進口依存度約35%,中東貨源占比超六成。紅海航線若持續高風險,船舶可能被迫繞行好望角,導致單程運輸時間增加10-15 天,每噸運輸成本上升50-80美元。疊加近期美線運價暴跌與航班削減,化纖原料的跨太平洋運輸也面臨調度混亂,部分企業已開始調整采購周期以規避風險。
對于下游紡織企業而言,化纖原料的運輸成本波動將通過產業鏈向上傳導,若PTA、MEG等價格因航運受阻上漲,滌綸長絲的生產成本壓力將進一步加大,而當前織造端需求疲軟又限制了長絲企業的提價空間,這可能導致行業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此外,中東局勢引發的原油價格波動,與航運成本形成 “雙變量”,讓紡織企業的原料采購策略更難把控,短期或加劇滌綸長絲市場的觀望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