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11日,2025年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精對苯二甲酸分會/聚酯及滌綸短纖專委會年會暨行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大會在甘肅蘭州召開。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浙江逸盛石化有限公司副總裁楊生東、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德強、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總經理尉雷等嘉賓出席會議。大會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主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精對苯二甲酸分會、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聚酯及條綸短纖專委會承辦,中國石油化工集團有限公司化工事業部、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支持。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兼精對苯二甲酸分會秘書長付文靜、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聚酯及滌綸短纖專委會秘書長張凌清分別主持會議。
高屋建瓴
PX-PTA-PET產業鏈是化纖行業的核心產業鏈之一,其發展情況關乎整個行業的發展。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指出,隨著煉化一體化項目的發展,以及部分聚酯企業向上進行產業鏈配套延伸,PTA行業在“十四五”期間迎來新一輪產能投放周期,2020~2024年PTA產能年均復合增長率10.5%,市場供需矛盾突出。但得益于新投產裝置規模大、技術新、一體化程度高,我國單噸PTA生產成本及能耗水平具有優勢。滌綸短纖方面,2020~2024年行業產能年均復合增長率6.3%,產能增速相對較高的情況下,新產能的邊際效益下降。面對供應及盈利壓力,2024年滌綸短纖行業企業以行業自律為抓手,逐步實現從“內卷”到“競合”的轉變,營造出良好的市場環境。
他表示,國家“雙碳”戰略穩步推進,正全方位、深層次地重塑著產業發展格局。可以說,“雙碳”目標不僅是國家的戰略要求,也是行業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在此背景下,PTA、滌綸短纖等行業要積極調整發展戰略,加大技術創新力度,推廣應用節能減排技術,加強綠色標準體系建設,努力實現降碳、減污、擴綠和增長的協同發展。同時,行業應該理性投資,積極開拓市場、開發新產品。此外,也要善于利用期貨期權等金融衍生品助力行業企業穩定發展。
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總經理何德強表示,天華院深度參與了PTA及聚酯產業鏈的重大技術變革。回顧過往,從助力大型PTA裝置國產化,到推動自動化升級與綠色工藝創新,我們深刻認識到:裝備是產業的“骨架”,自動化是產業的“神經”,綠色工藝是產業的“血液”。唯有“骨骼更強健,神經更敏銳,血液更純凈”,產業方能行穩致遠。展望未來,天華院將致力于推動“裝備+自動化+綠色工藝”深度融合,攻堅智能裝備、低碳工藝等關鍵技術,打造支撐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天華方案”。
中國石化工程建設有限公司(SEI)總經理尉雷表示,隨著全球經濟和貿易格局不斷變化,全球能源轉型加速、市場競爭加劇,行業既面臨低碳轉型的剛性約束,也迎來數智賦能的發展機遇。作為煉化工程領域的“排頭兵”,SEI深耕煉化、化纖及關聯產業工程技術服務數十年。未來,我們期待與業界同仁深入交流,在綠色工藝包開發、核心裝備制造、智能工廠設計建設等領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動產業鏈延伸發展,為行業轉型升級持續貢獻智慧力量。
宏觀形勢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國際貿易辦公室主任趙明霞帶來《新形勢下我國紡織行業運行及趨勢展望》主題報告。近年來,我國紡織行業發展持續處于深度調整轉型周期,總量規模基本穩定,經濟運行波動加大。2025年以來,紡織產業鏈各環節普遍呈現生產端好于需求端的態勢,大部分子行業生產實現增長,但營業收入及利潤下滑,經營壓力加大。面對出口承壓、內銷持續低速增長等形勢,她建議:一是深化轉型升級,強化核心競爭力,如建立適應需求端低速增長形勢的發展思維、構建高效配置資源的供應鏈體系等;二是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如夯實完整產業體系基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構建國際化供應鏈體系、發展“健康”紡織產業鏈等。
浙江恒逸國際貿易有限公司研究總監王廣前帶來《PX-PTA-PET產業鏈發展及趨勢分析》主題報告。當前,我國聚酯產業鏈運行呈現新特征:價格價差波動性增加,化工定價權增強;一體化發展顯著增強全球市場競爭力;產業擴張和下行周期近尾聲,整體競爭格局好轉,且市場集中度高,效益改善訴求明顯,部分品種定價能力增強。聚酯原料供應方面,國內PX產能投放近尾聲,存量裝置產能利用率接近極限,產量增速逐步放緩,進口量將低位回升;國內PTA產能擴張步入尾聲,一體化配套加劇市場競爭格局,但邊際產能成本支撐仍在。需求方面,美國主動去庫,年底補庫需求仍待釋放;產業轉移有助于我國聚酯及原料出口持續增長。
江蘇華西村股份有限公司特種化纖廠總經理汪方能帶來《滌綸短纖深度解析》主題報告。當前滌綸短纖的發展格局表現為:行業擴能放緩、集中度提升、出口增長強勁,主要出口市場增量集中在越南、巴基斯坦、俄羅斯等國家;受原油價格、貿易壁壘與中美擦等影響,滌綸短纖價格波動劇烈,自我定價能力弱,處于被動局面。他指出,技術創新是行業突圍關鍵,包括差異化功能纖維、生物基材料與再生技術發展;在交易模式多元化背景下,企業需合理運用期貨等工具管控風險;行業應加強自律,避免無序競爭,提升整體競爭力。未來,差異化定位、智能化升級與政策協同將成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路徑。
政策助力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正高級工程師牛皓帶來《國家“雙碳”政策和標準體系對PTA、化纖等行業的影響及未來走勢分析》主題報告。他深入剖析了國家“雙碳”戰略提出的背景,重點介紹了國家“雙碳”領域的標準體系構建目標、減污降協同增效實施方案、碳市場構建體系等技術工具箱,并指出了PTA、化纖等行業減污降碳路徑。例如,PTA聚酯行業包括優化氧化反應的操作條件,以降低PTA裝置的物耗和能耗;增大母液循環以減少氧化殘渣的產生;采用過濾的方法,回收精制母液中的PTA使其返回氧化系統,以降低對二甲苯的消耗;中低壓蒸汽優化配置等。化纖行業包括低阻尼環吹冷卻成型、熔體直紡柔性在線生產技術、脫過熱箱體加熱技術、開發循環再利用纖維等。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發展部副主任劉世揚帶來《PTA及滌綸短纖行業綠色發展標準化建設進程》主題報告。他梳理了國家引導行業綠色發展的相關產業政策,分析了產業鏈綠色制造標準體系的發展現狀,并分享了標準支撐行業綠色發展的典型案例。例如,在資源利用型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T/CCFA 01062)等團體標準框架下,某公司“精對苯二甲酸(PTA)氧化殘渣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立了“PTA殘渣→苯甲酸→溴化鈉、氧化鈷→廢水循環處理”的閉環模式,通過標準化手段實現了殘渣中一元酸、二元酸合成辛酯等組分的提取,有效利用率高達95%。
國泰君安期貨有限公司能化高級分析師賀曉勤帶來《金融衍生品服務聚酯行業綠色高質量發展》主題報告。近年來,聚酯產業鏈產能持續投放,各環節競爭日趨激烈,同時綠色低碳發展的新趨勢,對企業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認為,合理使用期貨期權等衍生工具,能夠幫助企業穩定利潤波動周期,增強競爭力。基于此,她介紹了貿易點價原理、期權的定價模型、三維交易策略工具箱、浮動執行價的亞式期權等具體操作要點。此外,她還分享了PX、PTA、乙烯制/合成氣制乙二醇等產品的能效情況。
技術進步
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干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工藝室主任王天寶帶來《高效節能固液分離技術和干燥技術在PTA行業的研究及應用》主題報告。他從CTA溶劑交換技術的實驗研究、理論研究、工業優化等方面介紹了該技術在PTA裝置上的應用及介紹了大型干燥機在PTA裝置應用過程中的結構優化改進等,并拓展了液固分離技術和干燥技術在其他化纖行業的應用。
佰仕邦水處理環保科技(大連)公司副總經理張春陽帶來《PTA行業工業化成功運行的氫溴酸回收項目介紹》主題報告。他介紹,在福建百宏石化240萬噸/年PTA裝置建造、投運PTA氧化尾氣洗滌廢水(D-172)的氫溴酸回收、碳酸鈉回收、廢水減排項目中,通過采用佰仕邦自有專利技術(常溫納濾+電驅動全回收工藝),PTA的含溴尾氣洗滌廢水不再直接向污水處理系統排放,而是進入溴回收裝置回收,實現了氫溴酸回收率≥90%、碳酸鈉回收率≥90%、新鮮水回收率≥90%、廢水減排比率≥90%的目標。2024年5月,佰仕邦簽約了第二個項目——新鳳鳴集團獨山能源一、二期500萬噸/年PTA裝置項目,目前已進入設備和儀電安裝收尾階段。
重慶嘉凱捷儀器儀表有限公司總經理文建均帶來《柱塞閥、防自聚球閥及特閥的國產化應用》主題報告。他介紹,柱塞閥(無殘留罐底閥):閥內采用鏡面拋光,物料不易附著,能真正做到無殘留;密封性能好,能有效防止介質泄漏;占用空間小,便于在狹小空間內安裝,可提供多種國際標準接口,滿足不同安裝需求;可配備手動、氣動或電動驅動裝置,其中氣動操作可配置過程控制器和位置傳感器,實現自動遠程控制。該產品已經應用于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分公司、中國石油遼陽石化分公司、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實現了進口替代。此外,他還介紹了防自聚球閥、多路熔體閥、防自聚三通閥、防自聚調節閥、高低壓清洗閥等多種產品。
浙江利星科技股份有取公司技術總監曹善文通過視頻帶來《PTA裝置溴回收技術探討》主題報告。他介紹了PTA裝置溴的來源及溴的回收技術發展狀況,同時針對不同來源的溴,概述了對其進行回收的最新工業化技術進展。其中,利星科技溴回收技術采用集成化成熟工藝技術:納濾分鹽+利星科技氫溴酸生產技術,即PTA工廠納濾分鹽回收溴化鈉,利星科技工廠用溴化鈉生產48%氫溴酸,再返回PTA工廠,該流程具備抗污染能力強、高選擇性、化學穩定性好、高通量、運行維修成本低等優勢。此外,CRU廢水溴回收技術路線為有機酸分離+CRU+納濾膜分鹽+NaBr制酸工藝。
凝聚共識
在7月10日下午的2025年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精對苯二甲酸分會年會上,隆眾資訊化纖事業部總經理相紅姣以《PTA產業鏈發展現狀及趨勢》為題,報告了PTA產業鏈運發展情況,深入分析了市場供需關系變化并對PTA產業鏈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發展部劉建立代表精對苯二甲酸分會秘書處匯報了協會服務平臺的情況及過去一年精對苯二甲酸分會重點工作和未來工作計劃。
在交流環節,逸盛石化、中石化發展計劃部、中石化儀征化纖、中國昆侖、中石油烏魯木齊石化、恒逸石化、虹港石化、福海創石化、新疆庫爾勒中泰石化、四川能投、中石化(上海)石化研究院、中石化上海工程、科益實(上海)、上海蘇爾壽工程機械、天華化工機械、上海煉升、科寧國際等單位代表圍繞企業運行質效、產能與投資、對外貿易、工程技術創新、綠色低碳發展等議題進行了交流與討論。與會代表一致認為:當前產能擴充、供需失衡等問題加劇行業“內卷式”競爭,且已經發展為大企業之間的競爭和先進產能之間的競爭,規模邊際效益以及技術迭代、先進裝置帶來利潤貢獻正在下降。同時,國家“雙碳”戰略正在引領行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應通過技術改造提高一體化裝置的綜合利用效率,推廣降本增效綠色發展新技術。未來,期待行業企業能凝聚共識,有所作為,共同推動PTA行業高質量發展。
在7月10日下午的2025年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聚酯及滌綸短纖專業委員會年會上,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聚酯及滌綸短纖專委會聯絡人寧翠娟對2024-2025年專委會的工作進行了總結。一年來,專委會在政策制修訂、數據統計與分析、課題研究、標準制修訂、綠色發展、行業自律等方面切實開展行業工作,助力行業創新、穩健發展。未來,專委會將繼續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和支持,特別是做好聚酯及滌綸行業“十五五”發展規劃研究;加大產業發展跟蹤,做好行業運行分析與數據統計工作;增進產業鏈溝通與協調,引導企業加大培育差異化、功能性產品開發力度等。
在交流環節,新鳳鳴、恒逸石化、三房巷、華西村、中石化華東銷售、儀征化纖、新疆中泰石化、浙江惠行實業等單位代表分別就各自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行業運行情況等進行了交流與討論,并對促進行業穩健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此外,與會代表還審議了《聚酯及滌短行業“十五五”發展規劃建議》。該建議涵蓋產業鏈協同、技術創新、綠色轉型、市場拓展等關鍵方向,旨在推動行業實現從“規模領先”到“質量引領”的轉型,鞏固全球供應鏈主導地位,同時支撐紡織、新能源等下游產業升級。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在總結中表示,當前行業面臨階段性供需錯配壓力,加之一些出口目的地存在反傾銷等貿易壁壘,行業企業要防范“內卷式”競爭,共同研究解決行業發展中的問題,同時積極開拓市場、開發新產品,不斷促進聚酯及滌綸短纖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他重點提到,目前《聚酯及滌綸行業“十五五”發展規劃研究》正在編制中,希望各企業積極建言獻策,助力規劃編制更加貼合產業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