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受限于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恐怖襲擊、特朗普當選等眾多因素,奢侈品行業整體環境并不理想,但各企業三季度營收還是帶來回暖跡象。在查閱20家奢侈品/輕奢侈品牌(集團)2016年第三季度財報,12家企業營收同比上漲,其中,包括Tiffany兩年來首次實現增長。
▲2016第三季度部分奢侈品/輕奢銷售、開關店一覽圖
產品缺乏創新
Euromonitor International(歐睿國際)發布的最新奢侈品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全球奢侈品消費在2017年有望持續增長,“差異化”仍然是2017年奢侈品市場的關鍵詞之一。
一直以來,Tiffany都試圖在吸引美國富裕階層的同時,提升其在千禧一代年輕消費者中的影響力。但由于受限于價格因素,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為了改變這一狀況,Tiffany推出了一系列價格在500美元以下的銀質產品,并為鉆石婚戒類商品進行了大量的市場推廣。
Gucci和LV則一改以往沉穩大氣的風格,分別推出了全新的“geekchic”風格和LV最新男裝手袋產品非洲自然動物系列,將動物圖案二維或者立體的融入到品牌原有產品,形成設計。
此外,由于產品缺乏創新,一批奢侈品選擇了減少上新比例。據報道,美國輕奢品牌Michael Kors、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SpA、以及Burberry(巴寶莉)都減少了上季度推出的款式。2016年最后一個季度,Michael Kors推出的新款數量較上一季度同比下降了24%,Burberry的新款數量同比減少了8%。
Branded高級時尚分析師Katie Smith表示:“如何把控推出商品的數量以及款式對于品牌零售商來說并不容易。品牌需要在過剩的庫存、足夠的時尚新款之間取得平衡點,以此來吸引消費者。但新款數量的減少勢必會威脅到品牌的銷售情況。”
并購整合多渠道拓展
比起手袋,當下部分年輕消費者更傾向于購買鞋履、配飾等。最新調查發現,千禧一代計劃購買的奢侈品品類當中,手袋僅列第七位。根據Euromonitor預計,到2020年,手袋銷售增長幅度將從2012年的16%降至3.1%。這就不得不促使奢侈品開始考慮合并不同品牌,提升價值。
▲千禧一代計劃購買的奢侈品品類當中,手袋僅列第七位,各品類排位依次為:服裝、鞋履、珠寶、手表、眼鏡、香水/化妝品、手袋、香檳、汽車、干邑白蘭地
以Coach為例,去年8月,品牌以7.07億美元的價格出售了位于曼哈頓哈德遜廣場的地產,并開始研究并購方案。與此同時,以手袋為核心業務的Coach開始拓展配飾和鞋履品類,積極推廣去年收購的鞋履品牌StuartWeitzman,開發新產品吸引消費者全價買單。
同年七月,LVMH宣布以6.5億美元的價格出售旗下處于虧損的Donna Karan International(DKI),由美國服裝和配飾經銷商G-IIIApparel接手。卡塔爾王室投資機構Mayhoola繼成為意大利奢侈品牌Valentino的控股方之后,又收購了法國奢侈品牌Pierre Balmain的大部分股權;歐洲時尚珠寶商THOMEurope則收購了意大利頭號輕奢珠寶品牌Stroili的全部股權。
Hugo Boss則重點發展電商,目標是在短期內提升線上銷售的表現。該集團已經對hugoboss.com的網站設計進行了全面的改進,并推出了一款新的移動app。未來數年內,HugoBoss將會進一步增加線上業務占公司總銷售的比例。
奢侈品企業恢復增長的幾個可行策略
奢侈品行業目前已進入深刻的過渡階段,大環境疲軟致變革勢在必行。法國巴黎銀行(ExaneBPNParibas)前不久發布的一份名為“奢侈品行業的挑戰與機遇(Luxury Goods,Challenges&Opportunities)”的報告揭示了該行業新的增長點和驅動力。
這份報告指出,2013年~2015年間:以Michael Kors和Tory Burch為代表的輕奢品牌銷售額增長了8.6%;而如Louis Vuitton,Gucci,Burberry和Prada等主流奢侈品牌銷售額僅增長了0.6%;高端奢侈品牌(premium luxury brands)Hermès,Chanel,Dior,Céline和Saint Laurent則增長了3.7%。
為此,報告中列出了奢侈品企業恢復增長的幾個可行策略:
首先,奢侈品企業必須回歸“常規”的經營路線,關注成本和投資兩個方面,剝離利潤少的經營業務。其次,應開發更具吸引力的產品。最后,奢侈品企業必須利用好目前蓬勃發展的一些新領域,比如線上購物、機場購物等等。(聯商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