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鄭棉微跌,主力合約收于13390元/噸,跌25元;國內3128棉均價(B指數)報價14566元/噸,跌11元。ICE期棉上漲,主力合約收65.68美分/磅,漲1.22%。
5月19日,主港進口棉到港均價(M指數)74.09美分/磅,較5月16日跌0.52美分/磅,折1%關稅進口成本(不含港雜費)12971元/噸,折滑準稅進口成本(不含港雜費)13883元/噸。
5月19日,棉紗期貨價格小幅跟隨鄭棉下跌,現貨價格保持平穩。近期,紡企反映棉紗整體銷售情況有所好轉,棉紗報價小幅上調。當前紡企以生產執行前期訂單為主,新增訂單依舊不足,紡企原料隨用隨買,建議繼續關注下游市場需求變化。坯布市場訂單整體表現一般,粗厚品種詢價相對較多,價格競爭較為激烈。
中美經貿關系緩和,在 90 天關稅緩沖期內,我國棉制品對美國出口迎來 “搶出口” 預期,部分外向型紡企的開機率止降甚至小幅回升,抓緊生產前期擱置或延期的輸美訂單,推動了棉紗銷售。從內需看,棉紡織品、服裝市場步入淡季,中下游企業開工率走低,對棉紗的需求減少。從國際貿易看,雖然關稅有所降低,但綜合稅率依舊處于高位,且多國加強轉口貿易管控,我國棉紡織品繞道出口難度增加,對美歐間接出口規模擴張受阻,影響了新增訂單的獲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