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丙綸產業鏈新質生產力發展論壇(博韜2025)在著名的“水晶之都”——江蘇東海召開。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東海經開區黨委委員副主任鄧慶梅,廣東蒙泰高新纖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丙綸分會會長郭清海,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丙綸分會副會長李增俊,湖北博韜合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世韜等領導嘉賓,以及來自國內主要丙綸產業鏈上下游近300位代表參加了會議。
本次會議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江蘇博韜新材料有限公司和中國丙綸網主辦,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丙綸分會承辦。會議由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丙綸分會秘書長竇娟主持。
嘉賓致辭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陳新偉在致辭時表示,當前丙綸行業呈現“產量穩增、出口擴大、應用多元”三大特征,以廣東蒙泰、博韜合纖、江蘇海邦為代表的企業,在制造規模、生產技術、產品開發方面都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引領了行業的新質發展。針對丙綸行業的發展特點和目前國際經濟形勢,他提出幾點建議:一是要堅持創新驅動,加大研發投入,不斷提升丙綸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二是要加強產業鏈上下游的緊密合作,形成優勢互補、協同發展的良好格局;三是要注重智能制造、綠色發展,提高產品生產效率和產品品質;四是要注重品牌建設,積極參與相關標準制定,提升品牌的行業知名度和美譽度;五是要積極應對貿易環境的變化,主動開拓多元化市場,特別是要充分利用國內超大規模的市場潛力和中國經濟增長的高韌性,激活市場活力。
湖北博韜合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世韜表示,丙綸以其輕質、高強、耐腐蝕、可回收等優異特性,在紡織、醫療、汽車、建筑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化,展現出巨大的市場潛力。在“雙碳”目標的推動下,低碳、可循環的丙綸產品市場前景廣闊;通過材料創新,功能性丙綸的應用邊界將持續拓寬;在全球化、智能化的浪潮中,丙綸行業必將以更強的競爭力走向世界舞臺。博韜公司始終以推動丙綸行業蓬勃發展為己任,堅持創新驅動,加大研發投入,深耕差異化、高性能丙綸產品;踐行綠色制造,打造從原料到成品的低碳產業鏈;開放合作,與產業鏈上下游伙伴攜手構建共生共贏的產業生態。未來,博韜公司將繼續為行業的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東海經濟開發區黨委委員、副主任鄧慶梅在致辭時介紹,東海經濟開發區重點打造高分子材料、硅材料、高端食品三大產業集群。其中高分子材料產業集聚了博韜新材料、柏德紡織等龍頭企業,重點發展高端紡織纖維、功能性薄膜等高附加值產品。開發區秉持“親商安商”理念,提供“九通一平”基礎設施和標準廠房,實行項目專員全程跟蹤服務機制。所在區域勞動力資源充沛,人才結構多元,能夠實現勞動力快速上崗。同時東海經濟開發區也與多所大學和多家科研院所共建校企聯盟,為企業免費定向培訓一線技術工人,保障穩定高效的生產需求。
簽約儀式
湖北博韜合纖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丙綸短纖的代表企業,研發創新一直走在行業的前列,除生產丙綸外,還生產滌綸、聚乙烯、聚乳酸纖維。會上,湖北博韜合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張世韜與揚州惠通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雄代表雙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開啟高耐候性纖維級聚乳酸短纖的開發。
論壇報告
紡織行業經濟運行分析及發展趨勢展望
2025年,紡織行業面臨的國際貿易環境復雜嚴峻,但憑借產業體系完備,先進性突出,出口市場格局多元,仍能展現發展韌性。出口方面,中國穩居世界第一大紡織品服裝出口國地位,年內出口增速或有所波動。內需方面,各年齡段人群消費痛點有別,消費需求多元化特征明顯,細分賽道如銀發經濟、健康經濟、AI經濟、療愈經濟、科技控經濟、國潮經濟、未來產業等為紡織行業提供了萬物可織的增量空間。當前,紡織行業處于量穩質升高質量發展階段,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部處長張倩表示,紡織行業將以“科技、時尚、綠色、健康”新質態協同推進高質量發展,把握內需市場消費變革機遇,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不確定性。紡織企業創新空間廣闊,應以“新產品、新模式、新賽道”為著力點,在結構變化中尋求發展空間,持續為全球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紡織服裝產品和衍生服務。
中國化纖行業經濟運行分析與展望
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吳文靜介紹了當前化纖行業運行情況。2024年以來,中國化纖行業呈現恢復性增長態勢,主要運行指標實現積極變化,行業運行質量有所改善。進入2025年,受美國加征關稅影響,中國化纖行業面臨一定壓力。化纖產量增速、利潤增速均有所放緩,而在“搶出口”效應下化纖出口較快增長。面對價格下跌、后續訂單減少以及市場的不確定性,企業經營壓力加大。她表示,國際格局正經歷深刻調整,2025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下調,我國化纖行業面臨外部需求沖擊和內部結構調整的雙重挑戰,政策層面將繼續支持行業高質量發展,并且中國化纖紡織行業具備完整高效的產業體系和豐富多元優質的產品優勢,行業企業要保持信心,加強技術創新,推進綠色轉型,以應對市場變化,實現可持續發展。
丙綸短纖在汽車領域的研究與應用
在當前汽車產業不斷追求高性能、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背景下,各類新型材料的應用至關重要。丙綸短纖憑借輕質高強、耐化學腐蝕和易加工成型的優異性能,在汽車領域的應用逐漸廣泛且深入,不僅為汽車內飾、零部件制造等帶來了新的解決方案,也憑借其不斷發展的特性為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湖北博韜合纖股份有限公司研發部經理劉衡通過分享丙綸短纖在汽車頂棚、衣帽架、行李箱側圍、主地毯、底部護板、外輪罩等不同部位的應用實例,分析了丙綸短纖維低氣味、低收縮、阻燃、高性能等性能在汽車領域應用的優勢。他舉例指出,發泡丙綸和中空丙綸等新型材料的開發,將助力汽車低碳發展,提升其在汽車零部件中的使用比例,也將為丙綸短纖在汽車領域的應用提供更多機遇。
特殊表面結構聚丙烯纖維的成形機理及性能研究
聚丙烯纖維材料以其獨特的質輕、保暖、疏水、抗老化等特性在基建、汽車、醫衛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同時也存在無極性、表面光滑、易燃等缺陷,需要開發簡單高效的技術彌補。東華大學研究員陳龍技術團隊采用共混改性方法,利用共混組分性質的差異和紡絲過程的非均勻流場,通過系統研究分散相在成形過程的形變機理,構筑了特殊表面結構(如凹凸、溝槽、微纖等)的纖維,改善纖維間和纖維與基體間的作用力,以期提升其加工和使用過程中性能和功能。
丙綸企業產品開發創新及市場拓展生物基PLA纖維開發
聚乳酸纖維作為一種全生物基、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以輕質保暖、力學性能好、難燃且具備良好的抑菌性等在紡織領域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但耐候性和染色性等還需要改進。揚州惠通生物新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劉雄介紹,通過技術創新,揚州惠通已成功開發出性能更優的纖維級聚乳酸切片,解決了部分關鍵問題。為推進聚乳酸纖維的市場應用,揚州惠通還配合后道企業共同開發和提供“聚乳酸紡織應用解決方案”。丙綸的生產設備經少數改動及工藝調整,即可生產性能更優的PLA纖維。他建議丙綸企業利用其在紡絲工藝和市場應用上的優勢開發PLA纖維,不僅可以豐富產品線,也可為企業市場拓展開辟新的方向。他表示,隨著消費者對可持續產品需求的增長,生物基PLA纖維有望在紡織及其他領域獲得更廣泛的應用。
我國丙綸油劑應用現狀及技術分析
我國是化纖油劑生產和使用大國,近年來國產化纖油劑在品種、質量、用量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國產丙綸油劑在常規品種中表現良好,但在高端市場如高速、高溫、超細旦纖維等領域存在不足,如熱輥結焦、斷頭率高、纖維黃變等問題。天津工大紡織助劑有限公司、天津市先進功能纖維助劑創新中心主任徐進云從丙綸長絲、短絲的紡絲、織造、非織造等工序對油劑的性能要求出發,討論了油劑的平滑性、抱合性、抗靜電性、耐熱性、抗黃變性、季節適應性、區域適應性、綠色環保性、安全性、經濟性等應用性能。他從加強研發投入、專用單體開發、油劑人才培養、油劑標準建立、化纖廠戰略合作支持等角度提出發展建議,以提升產品質量和穩定性,滿足丙綸差異化、功能化、綠色化的需求,推動行業高質量、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