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鄭棉主力合約最終報收于12900元/ 噸,較前一交易日上漲115元。當日,棉花等大宗商品普遍呈現高開低走態勢。分析認為,這或是由于市場對相關發布會預期過高,而實際發布的提振政策與市場期待存在差距,致使商品價格反彈難以持久。
在企業生產經營層面,今年五一假期期間選擇短暫停工的企業數量較去年顯著增加,節后仍有部分企業尚未恢復生產。紡紗企業面臨新增訂單持續縮減的壓力,成品庫存呈現上升趨勢。為應對即將到來的銷售淡季,不少企業已計劃削減部分產能。與此同時,紡紗行業利潤不斷下滑,使得紡企對棉花原料的采購愈發謹慎,大多采取按需采購策略,采購積極性明顯不足。
在棉花種植方面,目前新疆主產區播種工作已基本完成。得益于氣溫穩步回升,棉花出苗進程順利。4月中下旬播種的棉苗已相繼破土,整體出苗率較高,較去年同期表現更為優異,棉苗生長態勢良好且穩定。
從棉花市場基本面來看,供需寬松的格局并未得到實質性改變,僅憑借中美一次會談就想扭轉棉價走勢并非易事。一方面,從今年棉花種植情況預估,種植面積有望實現小幅增長,若后期不遭遇嚴重自然災害,棉花豐收可期;另一方面,在消費端,“金三銀四” 產銷旺季期間,受關稅爭端影響,棉價大幅下挫。如今進入產銷淡季,棉價大幅反彈面臨重重阻力。
西南期貨對棉花市場未來走勢發表評論稱,當下宏觀經濟形勢復雜多變,中美關稅政策存在調整跡象。國內市場中,棉紡產業下游企業利潤微薄,甚至陷入虧損困境。隨著 “金三銀四” 銷售旺季結束,棉紡行業已步入淡季,市場需求逐步萎縮。鑒于當前棉價處于較低估值區間,建議投資者暫時保持觀望,謹慎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