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政府和清遠市人民政府共同推動產業梯度有序轉移的合作共識,在各方大力的推動下,12月3日,廣清兩地政府有關負責人、150多家企業、30多家商協會共聚廣州市,舉辦“廣州市海珠區—清遠市產業梯度有序轉移招商推介會”,共話產業梯度有序轉移,引發廣東各大商協會、廣州中大紡織服裝產業企業家們熱烈反響。
廣州市海珠區—清遠市產業梯度有序轉移招商推介會在廣州舉行。
清遠市委常委、副市長,兼任廣州對口幫扶清遠指揮部總指揮嚴志明、廣州市海珠區副區長黃符偉、廣州市海珠區科技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局長陳宇、海珠區科工商信局總經濟師謝軍、清遠市政府副秘書長、廣州對口幫扶清遠指揮部辦公室主任陳倆國、清遠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劉軍、清遠市商務局局長潘海濤等參與會議。
會上,嚴志明和黃符偉分別致辭。
清遠市委常委、副市長,兼任廣州對口幫扶清遠指揮部總指揮嚴志明致辭。
嚴志明表示,去年清遠的GDP突破2000億元,營商環境評價首次與大灣區城市位于同一檔次,排名粵北第一名。清遠與廣州之間每天有近80趟列車穿梭、10萬人往返,實現了廣清半小時的通行圈。清遠不遠,清遠更親,廣州北.中大時尚科技城區位優越、配套服務齊全,是海珠區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清遠的最佳承接點。
嚴志明表示,接下來將在廣州北.中大時尚科技中大時尚城舉辦多場招商見面會,與大家見面、解讀相關政策,了解企業需求,希望清遠成為廣大企業家的投資熱土。
黃符偉強調,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產業有序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工作部署,廣清兩地正在開展深度合作,將中大紡織服裝商圈加工生產制造業向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轉移,推動“廣州總部+清遠基地”“廣州研發+清遠制造”“廣州孵化+清遠產業化”合作模式深度實踐,共建“現代輕工紡織產業集群”,爭取打造產業梯度轉移示范點,實現多方共贏。
黃符偉指出,受城市空間形態、消防條件、歷史因素等制約,加工工廠在海珠區的規模普遍不大,企業的發展前景也受到限制,此次轉移,不僅能為企業發展壯大提供良好的契機,更是有利于構建更加完善的市場產業鏈,推動兩地時尚紡織產業深度融合發展。海珠區成立了工作專班,加快制定推動廣清產業有序轉移的相關扶持政策,通過減免生產經營場地租金、免費提供員工宿舍及人才公寓、設備搬遷費用、設備購置補貼等一系列措施,鼓勵一批紡織加工制造業率先實現轉移。
清遠市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潘海濤則從清遠的生態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成本優勢等方面對產業轉移進行了推介。與珠三角城市相比,清遠在用地、運輸、水電等運營成本僅為珠三角的60%—70%。
清遠市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軍為在場企業家們詳細介紹了清遠的系列引入制定專享優惠政策,企業發展專項支持資金、企業轉移補貼、統籌配置要素資源及指標、“一對一”企業服務等。
已入駐廣州北.中大時尚科技城的企業代表廣州溫州商會執行會長兼秘書長、廣東諧達董事長趙小明介紹落戶廣州北.中大時尚科技城后已獲得了政府及園區大力支持及優惠政策,希望未來能與眾多企業家在清遠這片熱土上攜手共創,追求更美好生活。
據悉,此前在11月29日,廣州市海珠區科技工業商務和信息化局與清遠市工業和信息化局、清遠市商務局已共同簽訂《產業梯度有序轉移合作框架協議書》,進一步推動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產業有序梯度轉移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若干措施》發揮廣清兩市的資源稟賦和產業互補優勢,加快推動廣清一體化高質量發展。
如果中大紡織商圈轉移到清遠,舊址用來干什么?
似乎,廣州對于城中村改造,真的只是時間問題,被納入的改造對象終究會迎來新局面,符合一貫做法。
然而,這次官宣重磅消息,整改對象不僅受到絕大部分市民支持,還釋放出市中心優質環境,改善都市面貌。
根據權威媒體報道,廣州與清遠舉行了《廣州中大紡織產業轉移招商推介會》,會議落實中大紡織商圈產業有序轉移的準備工作,包括場地、政策等。
此次目的是推動“廣州總部+清遠基地”、“廣州研發+清遠制造”、“廣州孵化+清遠產業化”。
中大紡織商圈的遷移,對于萬千廣州人來說可謂是期盼已久,畢竟它處于市中心的重要位置,需要大力優化。
為什么這么說呢?
歷史上,海珠區是市中心的工業之區,其工業大道也是這么命名而來的。相比工業大道那邊的工業集群早已轉移,位于廣州塔南部的紡織和制衣產業仍在蓬勃發展,重點的是,制衣作坊多數是簡樸民房,一個康樂村就有超過10萬人從事制衣行業。而隨著海珠沿江東、珠江北岸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以康樂村為首的改造就更加迫切了。
每天,康樂村都是人流涌涌,大街小巷運作不停,偶爾聽到機器聲音,也會聽到客人與商販議價。
看似一片活力,其實存在不少令人堪憂的問題點,一是工業產生的廢物如何更好地處理,二是大大影響力周邊優質環境,三是市中心不應該有低端密集產業。
整個紡織市場&制衣村的分布,占據了海珠區很重要的位置,北面就是廣州地標小蠻腰。
也許,龐大的密集的紡織商圈,令到海珠區吸引力趕不上珠江北岸的越秀和天河,甚至在黃埔區后面。
今年10月,全圍媒體表示“康樂村、鷺江村舊改正在編制片區策劃方案”,兩條村改造范圍內總建筑面積為335.94萬平方米。
對于中大紡織商圈轉移到清遠,當然也會引來不同聲音,那么舊址用來干什么呢?
答案: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
海珠區將利用中山大學及周邊科研單位基礎研究領域的人才和成果優勢,建成從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到成果轉化的全鏈創新體;支持企業利用數字技術賦能提升傳統紡織產業,推動中大紡織商圈邁向數字化、規范化、高端化、品牌化、時尚化的方向發展。
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是海珠區“一區一谷一圈”最大面積片,文章開篇也提到了,關于時尚產業是廣清聯動“廣州總部+清遠基地”、“廣州研發+清遠制造”、“廣州孵化+清遠產業化”。
筆者觀點,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可以借鑒或根據TIT模式來運營,不需要非常高大上,謀求帶出一種原創、時尚、高質量的文創氛圍。定期舉辦高端的時尚發布會活動,然后將優選出的設計方案送到清遠量產,又返回廣州推廣。
這又想起了90年代-千禧年初期,香港帶珠三角發展模式“前店后廠”,就是珠三角負責生產制造,香港負責推廣,如今廣清也可以使用這種模式。
中大紡織商圈的轉移,并不是一個馬虎項目,兩地非常認真規劃和落實。
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和云尚產城當前可使用廠房面積81.9萬平方米,包括已建成的40萬平方米和可供企業過渡使用的舊廠房41.9萬平方米。目前能夠承接800家拎包入住企業,預計到明年2月可承接拎包入住企業突破2000家。
相比廣州密集的企業分布,清遠地區政策補貼競爭力度相對較低,有效承接工作產業轉移,助力廣州轉型。
各位覺得,這一次,廣州中大布匹市場,能順利搬遷清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