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二美國農業部發布美國棉花種植報告,因播種面積遠低于市場各方預期,加之得克薩斯州干旱問題依舊嚴重,刺激外盤持續反彈。昨日美棉ICE主力12月合約最終以62.76美分/磅結算,盤中高點至每磅62.79美分,創近四個月高位。外盤上揚,國內鄭棉也出現反彈,CF2009合約已經從本周初低點11600元/噸漲至今日11900元/噸以上。棉花價格重心再次回升,給市場人士帶來了希望。
相比幾日前,近期多家涉棉貿易企業及紡織企業表示,詢價下單的底氣明顯增強,成交也有好轉。隨著期貨價格上漲,現貨報價也隨之有所提高,目前新疆機采棉3128級公定出庫價格在12000-12200元/噸,印度棉凈重價格在11850元/噸左右,平均上漲150-250元/噸。市場各方的購銷熱情增強,除了受期貨的帶動,還受到以下幾方面因素影響:
一、端午節后,下游紗廠陸續復工,整體開機略有回升,用棉需求增加;二、儲備棉輪出政策落地,輪出數量符合市場預期,且輪出價格實行熔斷機制,為國內現貨劃出11500元/噸的底線。不僅解除了業者擔憂心態,也被業者視為“托底”支撐的基石。三、儲備棉首日拍賣成交開門紅,營造出良好的購銷氛圍。同時,拍儲滿足了部分紗線企業對低價原料的需求,通過降低成本,縮小了其與國外紗線的價差,提升了國內紗線競爭力。四、國內棉市修復性行進中,遠期價格上漲是市場普遍共識,投資者入市意向增強,刺激產業運行好轉。
綜合來看,在全球疫情陰霾籠罩之下,國內疫情首先得到控制,對棉花市場的影響逐漸弱化。北半球主產棉國棉花關鍵生長期、植棉面積、蝗災侵襲擾動以及個別國家或地區干旱等因素,對短期市場的干擾加強。所以,在波折中前行,行業修復性轉好的背景下,棉市逐漸得改觀也將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