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棉花減產、減種 低價暫難收購
因棉花種植劣勢較為明顯,近幾年內地棉花種植面積除少部分特殊地塊或套種要求外,可謂逐年下降。本年度整體下降幅度高者達30-40%,低者 20%。加之天氣因素,北方長期干旱、南方陰雨持續,棉花也有不同程度減產,整體上市量會較去年明顯下降。即便在國儲支撐下,棉農對棉花種植積極性仍在下 降,充分說明棉花種植收益對農民吸引力的降低。本年度棉農對籽棉仍寄于厚望,大家認為其碼不能低于去年價格。自9月上旬始,各地出現零星收購價格,猶以魯 西南地區價格最高,4.20-4.50元/斤一線(水分10%以下,衣分38-40%),但全是小弓房收購,棉企對此價格無動于衷;河北、天津各地有棉企 少量收購,價格低者在3.30-3.50元/斤,高者在3.60-3.70元/斤,(水分在17-23%,衣分38-39%),此價格雖暫時有利,但現貨 皮棉和棉籽需求均不積極,棉企不敢大量收購。而下調籽棉價格,棉農惜售。在此拉鋸戰中,棉農前期不會低價出售籽棉,而棉企也只能等待上下游定位后才能全面 入市。
近日鄭棉期貨步步回落,9月9日1501合約再創新低,至13440元/噸,嚴重打壓現貨行情。紡織企業經營無利,對高價皮棉采購縮量,市場現 貨成交零星,天津、河北個別棉企加工新皮棉少量成交,價格在16000元/噸一線。調查獲悉,紡織廠受近幾年國內高價棉制約,多以化纖、或進口棉替代,如 新年度皮棉現貨價格較高,采購量不會太大。另,自國儲以來,400型棉企所加工皮棉交儲,逐步與下游客戶失去聯系,目前對下游市場及客戶需要重新考察,定 單與意向較少,同步制約其入市積極性。新疆直補政策細則不明朗,上游原料、下游皮棉價格均不能把握,棉企心中無底,為規避較大風險,部分棉企雖已檢修完設 備,準備好資金,也只能按兵不動,坐待機會,伺機而動。
三、棉副產品行情全面走弱 棉籽無法定位
目前正值棉籽新舊交替時節,去年同期,山東部分地區棉籽大漲至1.60元/斤以上,但眼下受棉副產品全面走弱拖累,棉籽呈弱勢回落格局。受成本 支撐,山東部分地區陳籽報價仍在1.25-1.30元/斤一線,但多處有價無市狀態,油棉廠基本停收觀望。本年度棉籽價格始終引領產品價格,油棉廠長期處 虧損狀態。進入8月份后,部分油棉廠壓榨虧損高達130-150元/噸一線。近日,部分地區新籽零星報價在1.165-1.20元/斤(含油 11-11.5%,含水17-24%),因水分較大,收購仍不能贏利。多數油廠不堪重負,紛紛停工觀望,少數油廠賠本出售庫存產品,無奈應對現狀。在此狀 態下,新籽大量上市后,價格勢必大落,棉企要根據皮棉、棉籽價格來推算籽棉收購價。棉籽價格不穩,也成為制約棉企入市進度的因素之一。近幾年國家收儲皮 棉,皮棉價格鎖定,以此為杠桿,小小的棉籽成為棉企贏利的關鍵點,而現在,籽棉、皮棉、棉籽全由市場說了算,棉企經營難度加大,再也沒有以往的風采。公平 競爭環境下,迫切需要加工廠全力以赴,各顯神通,做好新年度經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