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供需交織震蕩
近期,棉花市場波瀾起伏。國內方面,隨著兩會召開傳遞出利好信號,政策面的積極因素為棉價注入了一定支撐。但紡織消費預期轉弱,又限制了棉價的上行空間。鄭棉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均價13563元/噸,較前周下跌211元/噸,跌幅1.5%;代表內地標準級皮棉市場價格的國家棉花價格B指數均價14776 元/ 噸,較前周下跌73元/ 噸,跌幅0.5% 。
國際市場上,中國 3 月 4 日宣布對原產于美國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其中對美棉加征15%,這一舉措使得當日ICE 棉價大幅下跌。不過,隨著美棉出口簽約及裝運量回升,其中周裝運量創本年度新高,又促使國際棉價出現反彈,紐約棉花期貨主力合約結算均價64.74美分/磅,較前周下跌2.05美分/磅,跌幅3.1% 。后續隨著美棉春播臨近,市場對美棉植棉意向的關注度不斷上升,棉價或因種植面積預期等因素繼續波動。
產銷放量市場博弈
3月10日,聚酯平均產銷率飆升至147.3%,較上一交易日收盤數據大幅上升114.0%,達到春節以后的最高水平。這一顯著變化并非偶然。前期,由于市場供需失衡,滌綸長絲行業面臨著較大的庫存壓力,企業利潤空間被嚴重壓縮。為了緩解這一局面,位于浙江桐鄉、江蘇的滌綸長絲頭部企業聯合減產,減產幅度約10%,減產結束時間未定。同時,另有兩家大型企業因裝置改造停車,涉及長絲產能超100萬噸/年。通過減產,市場上滌綸長絲的供應量得到有效控制,價格逐步恢復至相對合理的利潤空間。據業內人士透露,此前每噸滌綸長絲利潤僅一兩百元,而從歷史價位中樞來看,每噸三四百元的利潤較為合適。在減產的推動下,行業整體產能利用率降至86%附近,庫存水平降至半個月左右。此時,下游企業經過一段時間的消化,原料庫存基本處于低位,面對滌綸長絲供應的收縮,不得不適當進行剛需買進,從而引發了3月10日的產銷放量現象。
原料波動連鎖反應
在滌綸長絲產銷放量的同時,其原料市場也并不平靜。OPEC+同意從4月開始增加石油產量,這一決策導致原油價格塌陷,進而使得石腦油及PX價格持續下跌。雖然 PXN 相對持穩,但成本端的壓力依然對相關產品市場產生了深遠影響。上游原油價格的回落對PTA市場構成利空,盡管下游滌綸長絲產銷回升,但PTA市場仍呈現高開低走的態勢。裝置檢修雖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供應壓力,但成本端的影響過于強大,PTA價格已接近2024年9月的低位。而乙二醇方面,3月10日價格重心下跌,近期貨源基差走弱。港口庫存基本持穩,但外輪到貨再次集中,且下游工廠提貨欠佳,預計顯性庫存仍有回升空間。原料市場的波動,無疑給滌綸長絲行業的穩定發展帶來了諸多不確定性。
短期來看,滌綸長絲市場下行風險因此次產銷放量及前期減產舉措而有所降低。隨著行業主動、被動去庫存的推進,企業輕裝上陣,為后續發展奠定了一定基礎。并且,今年滌綸長絲新增產能大幅降低,甚至不排除出現負增長的情況,這將有助于改善行業的供需格局。
然而,行業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方面,原料市場的不穩定增加了生產成本控制的難度;另一方面,終端市場需求雖在3月10日有所表現,但整體是否能持續回暖仍有待觀察。若終端訂單無法持續改善,僅靠階段性的產銷放量難以支撐行業的長期發展。不過,隨著全球經濟的逐步復蘇以及消費者對紡織產品需求的多元化發展,滌綸長絲作為應用廣泛的紡織原料,在產業用紡織品、建筑內飾、交通工具內裝飾等領域仍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例如,在防護服領域,阻燃滌綸憑借其出色的阻燃性能發揮著重要作用,并且還可通過功能整理,生產出防水、拒油、抗靜電等多功能產品,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
3月10日滌綸長絲產銷的放量,是紡織行業在復雜市場環境下的一次積極調整。它既反映了行業內企業應對危機的策略成效,也為整個紡織行情帶來了新的思考與發展契機。在未來,紡織行業需密切關注原料市場動態,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加強技術創新,以更好地把握市場機遇,應對各種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