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溫州上市公司人均薪資達10.81萬元,較2019年的12.31萬元下跌12.17%。同時,2020年共計約4.3萬員工納入統計,相比2019年的4.54萬人,入榜員工人數有所減少
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發展的先發地區與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是我國14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商業文明發達的溫州,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速為3.4%,達6870.9億元。
近日,標點財經研究院聯合《投資時報》攜手推出《中國TOP68城市就業指南•2021》。此次,標點財經研究院對4328家能獲取相關數據的A股上市公司進行了統計分析(數據截至2021年6月1日),并選擇上市公司數量達到10家及以上的城市作為樣本獨家制作了相關榜單
《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此次溫州入榜16家上市公司(不包含溫州下轄兩個縣級市樂清市和瑞安市的上市公司),共計約4.3萬員工納入統計。相比2019年的4.54萬人,2020奶娘入榜員工人數有所減少。
從薪酬來看,2020年溫州上市公司人均薪資達10.81萬元,較2019年的12.31萬元下跌12.17%。其中,員工均薪超過20萬元的公司僅有1家,即森馬服飾(002563.SZ),而森馬服飾2020年的人均薪酬為24.30萬元,亦低于2019年的29.65萬元均薪。
紡織服裝業整體人均薪酬下降
在溫州的16家上市公司中,有6家公司屬于紡織服裝業。2020年,這幾家公司的人均薪酬幾乎均有所下滑。其中,森馬服飾(002563.SZ)人均薪酬24.30萬元,相較上一年下降5.35萬元;中胤時尚(300901.SZ)人均薪酬12.71萬元,下降0.14萬元;報喜鳥(002154.SZ)人均薪酬10.11萬元,下降0.4萬元;紅蜻蜓(603116.SH)人均薪酬8.11萬元,下降0.71萬元;奧康國際(603001.SH)人均薪酬7.22萬元,下降0.36萬元。僅有喬治白(002687.SZ)人均薪酬7.08萬元,相較2019年略升0.02萬元。
紡織服裝行業整體人均薪酬下降的原因,離不開2020年疫情給制造業及零售行業帶來的影響。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20萬億元,同比下降3.9%;全年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額中,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零售總額1.24萬億元,同比下降6.6%。直到去年8月,隨著疫情陰霾部分消散,相關行業才恢復正增長。
森馬服飾是溫州市紡織服裝行業的典型代表,該公司2020年人均薪酬在溫州A股上市公司中排行第一,也是唯一一家人均薪酬超過20萬元的企業。但2020年,森馬服飾總營收為152.05億元,同比下滑21.37%;歸母凈利潤為8.06億元,同比下滑48%。在2020年的報告期內,森馬服飾期初和期末的員工總數也近乎腰斬,該公司期初的員工總數為6540人,期末的員工總數為3677人。
2020年,溫州市紡織服裝行業的6家上市公司人均薪酬為11.53萬元,相較2019年13.43萬元下降14.15%。可以看到,相比于溫州市所有上市公司的人均薪酬的降幅的12.17%,紡織服裝行業薪資降幅更大。
所幸疫情的影響會逐步消退,經濟恢復上行可能性更大,森馬服飾2021年第一季度即成功扭虧為盈。
其他行業機會猶存
溫州市的上市公司,除了集中在紡織服裝業外,其他行業分布同樣廣泛,如采掘、機械設備、農林牧漁、食品飲料、商業貿易、有色金屬等等。
在溫州市大部分的上市公司的人均薪酬普遍下降的情況下,仍有小部分公司的人均薪酬有所上漲。
農林牧漁行業的佩蒂股份(300673.SZ)2020年人均薪酬由2019年的6.17萬元增至6.29萬元。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的員工總數由2019年的3328人大幅增至 2020年的4898人。
福達合金(603045.SH)屬于有色金屬行業,2020年人均薪酬同樣上漲,由2019年的10.96萬元漲至11.31萬元。其員工人數業略有上漲,從2019年的1175人增至2020年的1387人。
醫藥生物行業的誠意藥業(603811.SH)2020年人均薪酬達12.08萬元,相較2019年的11.54萬元增長0.62萬元。
浙江東日(600113.SH)屬于商業貿易行業,2020年人均薪酬達13.69萬元,是除了森馬服飾之外,溫州市上市公司人均薪酬第二高的企業。
除此之外,《投資時報》研究員注意到,在溫州市A股上市公司中,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的員工占總員工數的比例并不高。該占比最高的公司仍是森馬服飾,為56.13%;其次是分屬采掘行業的ST仁智(002629.SZ),占比為33.33%;排第三的是機械設備行業的迦南科技(300412.SZ),占比32.16%。占比最少的是佩蒂股份(300673.SZ),僅為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