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國內服裝零售已在近年逐漸走下坡路。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全國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為9870.4億元,同比下降4.8%,首次出現負增長;2019年上半年,該數據為4749.7億元。疫情的沖擊無疑等于雪上加霜,原本磨拳擦踵押注春節消費熱的服裝行業開年失利,下沉市場商業街等服裝店更是首當其沖。
快消服裝品牌關店打折
受疫情影響,許多快消服裝品牌春節前后大門緊閉,業績受損已是板上釘釘的事實。二月初, Nike宣布將暫時關閉中國約半數門店,剩余店面將縮短營業時間。瑞銀發布報告稱,Nike從1月中到2月底的業績將大跌70%。此外,Adidas也宣布關閉部分中國門店,并表示會對短期業績產生負面影響。近年在服裝零售領域表現優異的優衣庫也無法“突圍”。截止2月3日,優衣庫在中國暫停營業的門店數量已達到270家,約占其在中國門店總數的40%。。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內地是優衣庫的第二大市場。
關閉大量門店帶來的損失對不少快消服裝品牌來說顯得十分沉重。
線下企業轉型開線上淘寶店
疫情中,線下店遲遲難以恢復營業,很多企業和個體經營者都面臨開業難、房租水電的壓力。但全國各地樂觀的商家們都在嘗試轉戰線上,用淘寶店、直播間以及淘小鋪等創新陣地,來緩解壓力:春節至今,每天都有3萬商家新入駐淘寶。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大家都宅家不出門,各服裝品牌實體門店紛紛閉店或縮短營業時間,一眾國內品牌紛紛瞄準宅經濟推出“云購物”自救。近日,太平鳥宣布疫情期間日均零售額超800萬元,江南布衣也向經銷商大派“定心丸”將退貨率調整為100%,為行業提振士氣。
2003年受到非典疫情沖擊,服裝類商品零售額下滑轉負至-7.6%,創下01年以來的新低,布、紗線等紡織品和襯衫產量增速在非典疫情嚴重的4月-5月期間也紛紛創下03年內的最低值。由于銷售端遇冷,服裝行業陷入庫存高企的困境,整體產成品存貨同比自3月起趨勢性上升,并于6月達到10.1%的高位。
如今,收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影響,各大服裝服飾企業應該在這個信息高速傳播的時代,理智轉型,探索新的銷售渠道。
部分信息采集自同花順財經,時代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