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法國經濟有序復蘇,但受內部產業結構與消費需求調整、外部市場競爭加劇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法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就較為嚴峻的外貿逆差進一步加劇,持續制約著經濟復蘇與產業轉型。
當前,法國經濟正在有序復蘇,但受內部產業結構與消費需求調整、外部市場競爭加劇等不確定性因素影響,法國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前就較為嚴峻的外貿逆差進一步加劇,持續制約著經濟復蘇與產業轉型。
近期多項經濟數據顯示,法國經濟各部門持續復蘇,但疫情重創下的復蘇之路并不平坦,行業間、部門間存在較大失衡性難題,對外貿部門造成了負面影響。
法國海關近期發布數據顯示,法國6月份外貿活動持續復蘇,進口增長明顯大于出口,貿易逆差持續加劇,達到了79.6億歐元的創紀錄月度規模。當前,法國進口活動已恢復至2019年85%的平均水平,但出口活動僅為2019年平均水平的75%。
法國統計局也在近期報告中強調,出口部門在經歷了一季度6.1%的衰退后,二季度急劇下跌25.5%,進口在一季度大幅下降17.3%之后,二季度僅下降5.5%,這種“差速”復蘇正不斷加劇外貿逆差。對此,法國政府在8月25日公布的復蘇計劃細則中對外貿出口提出特別支持措施。
法國統計局指出,截至5月底,法國在過去12個月中累計貿易赤字規模達600億歐元,成為制約經濟復蘇的致命弱點,且逆差形勢仍在惡化。6月份的外貿疲軟也加劇了二季度赤字惡化。據統計,法國二季度貿易逆差急劇擴大,已達204億歐元,較一季度擴大了近70億歐元,其中制造業赤字翻了一番,達188億歐元。
當前,法國出口部門的衰退涵蓋了幾乎所有行業,特別是航空運輸與汽車制造出口銳減對外貿收支平衡造成了巨大壓力。同時,口罩及防護用品大量進口也造成了37億歐元的逆差。首先,外部汽車制造、通訊設備等行業供應能力不斷復蘇,手機等商品供應甚至恢復至危機前水平,直接導致資本貨物進口急劇增加。其次,消費品外貿復蘇良好,除紡織品、口罩等特定商品在經歷兩個月的強勁恢復后趨于平穩,其他部門供應繼續保持強勁增長,但相應產品出口則后勁不足。最后,機械裝備部門恢復較為緩慢,在經歷了兩個月的平穩恢復后,整體出口形勢依然不容樂觀,這也是加劇外貿賬戶失衡的重要因素。
對于外貿逆差加劇的主要原因,法國經濟學界進一步分析認為,一是疫情期間積累的巨大購買力在“解封”后強勢推動進口增長,但本應同步恢復的出口部門,卻因汽車制造與航空業這兩大出口主力萎靡而大幅落后。二是需格外警惕當前這種疫情沖擊下的周期性貿易失衡最終轉化為結構性逆差,對經濟復蘇與后續改革造成深遠影響。三是受疫情反復、行業疲軟導致能源價格波動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影響,外貿領域的巨大風險短期難以消除,并將使復蘇計劃中的產業遷移、多樣化布局等更趨復雜,也將再次拉大與德國的貿易差距。四是疫情暴發時正逢法國經濟改革與恢復的關鍵時刻,工業部門競爭力衰退、出口疲軟等矛盾突出,也使法國國內產業出口恢復步伐明顯落后于其他國家,但國內消費與需求則恢復強勁,直接推升逆差規模擴大。五是部分企業訂單縮水使其出口份額驟降,并將在“棘輪效應”催動下造成難以逆轉的市場損失。
有關人士指出,正如25年前法國恢復核試驗后使國內葡萄酒產業持續受挫一樣,此輪沖擊后,法國產業出口在國際市場所占份額短期內將難以挽回。
對于復蘇前景,法國奧弗涅-羅納-阿爾卑斯大區對外貿易委員會主席埃爾韋德·梅亞爾認為,此次疫情給企業帶來了巨大沖擊,也帶來了“大浪淘沙”式的篩選,使更多具有國際視野的企業嶄露頭角。同時,與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期的應對方式不同,法國及歐盟此次通過龐大刺激計劃為企業注入了雄厚資金,為企業復蘇奠定了堅實基礎。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