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坊內有大堆做原料的破棉絮 現代快報記者 孫玉春 攝
“整天就聽到院子里機器轟隆隆響,就是看不到人進出,也不知道里面搞什么。”近日有市民報料,在江寧街道朱門社區,有一處隱蔽的加工點,懷疑在搞什么不法加工。現代快報記者暗訪發現,原來里面是做“黑心棉”的。見事情敗露,兩名工人丟下記者把院門一鎖溜之大吉。
黑心棉加工點灰塵撲面
昨天,記者來到朱門社區后陽村48號,這是一幢鄉村院子,路邊有一扇關閉的卷簾門,從外面可以聽到有機器的“咔噠”聲。
村民稱:“好像是搞棉花胎的,來了快一年了吧。我們都沒進去過,里面人不跟村里人交流。”
“有棉花胎嗎?我們是工地上的,想采購一批給民工用。”記者來到院門口敲門,一個小伙子就出來將記者迎進去,屋里光線暗淡,灰塵撲面。角落里堆放著黑乎乎舊棉被,還有孩子的花棉襖和舊絲綿。屋中央放著一些半成品,里面混雜著棉絮碎料和海綿。屋子另外一邊則堆著70多個標著“保暖被”的成品,看上去白凈飽滿。
外面院子里扔著幾包原料,剛扯開包裝,灰塵就從里面飛揚出來,破棉被摸在手里澀澀的。
加工的被子25元一條,一天就能供貨100條
屋里有兩臺機器,其中一臺是用來加工舊棉襖棉被,剝離里面的棉絮。地上用竹子做滾軸,有一卷卷的棉絮半成品,呈咖啡色,手一摸灰塵嗆人。這些都是加工棉花胎的原料。
在旁邊地上有兩堆加工好的成品棉被,一堆有50多條,工人介紹,一條價格25元,重量在三四斤;還有一堆重一些,是論斤賣的,8元一斤,一條被子四五十元。
“我們要100條被子,多久能拿到貨?”對此,工人表示,一天之內就能交貨了。“我們的棉被沒有商標,不過可以開具發票。”
暗訪記者被工人鎖在院內
記者聯系江寧街道工商所,在等待執法人員的過程中,兩名電視臺記者引起工人的懷疑。
對方換衣服,關閉設備,從車間走了出來,等到暗訪記者跟出來時,對方已經出了院子鐵門,從外面將大門反鎖,迅速跑掉了。
不久,房東鄭某趕來,找來鑰匙,將記者放出來。他說,租戶自稱來自浙江,沒說租房子做什么。
工商人員現場進行檢查,認定這些棉被均是黑心棉做成。
工商部門正在調查處理
現場沒有看到營業執照。工商部門人員表示,原料從外觀就能看出不符合要求,這樣的加工場所也不可能有營業執照。在找到作坊主后,將沒收其經營所得,同時處以5000元左右的罰款,而房東也需要承擔一部分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