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世界經濟復蘇總體緩慢、曲折,發展形勢錯綜復雜,但各國經濟關聯度大為增強,經濟全球化成為重要的發展趨勢。業內人士表示,未來,我國紡織行業將積極開拓市場創造機遇,深度參與全球化進程,與各國紡織產業協同共進、互利共贏。
紡織產業開拓市場創造機遇
了解到,近幾年,世界經濟的多元化格局更為突出,經濟重心總體向新興經濟體逐步轉移,發達經濟體自去年以來也呈現較好的復蘇勢頭。國際紡織品服裝市場同步呈現多元發展特征,發達市場的長期穩定性和新興市場的快速成長性,為各國開拓多元市場、優化貿易結構提供有利條件。“全球纖維消費需求將隨人口增長、經濟發展及纖維應用領域拓展繼續增加,到2020年將突破1億噸,其中新興市場將成為全球1000多萬噸纖維消費增量的主要來源。新型城鎮化及人均十年收入倍增的遠景計劃,將支撐中國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消費市場,到2020年中國內需市場新增纖維消費將占到全球纖維增量的一半左右。”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王天凱表示。
據王天凱介紹,新的國際市場格局將促使全球紡織產業進一步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在產業鏈配套、物流系統、零售渠道、市場信息等方面加深融合互動,積極打通全球市場,特別是通過新興市場擴大貿易往來。深化新型纖維材料及產業用紡織品的開發合作,使之更廣泛替代傳統材料,不斷擴大纖維的應用領域和需求,也是全球紡織產業的共同責任。就自由貿易和市場開放建立更廣泛共識,不斷優化貿易環境,擴大貿易交往,成為全球紡織產業的共同要求和責任。
技術變革為紡織業國際合作添動力
據了解,近年來,全球紡織產業技術創新的步伐從未停止,伴隨著化工、機械、電子、現代材料、生命科學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新型纖維材料、高技術紡織品、高端裝備等領域的先進技術不斷涌現,大大豐富了全球紡織產業的發展資源。“由于產業分工不同,為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市場價值,各國間深入開展技術開發、成果轉移等國際產業合作,一方面促進技術原創國開拓國際市場,另一方面也借助技術外溢效應帶動全球產業提升。”王天凱表示,中國紡織行業一直將科技進步作為轉型升級的首要著力點。未來,紡織業將以前瞻性基礎研究、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以及創新人才培養為重點,進一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在共性、關鍵技術研發應用方面取得更多積極進展。
國際分工調整帶來競爭壓力
近幾年,全球紡織產業的分工布局體系發生重要調整。新興經濟體加速崛起,東南亞、南亞等國家依托要素成本及資源優勢,加速承接紡織制造領域產業轉移,在國際分工布局體系中的作用不斷增強。“中國紡織行業盡管面臨國際分工調整所帶來的較大競爭壓力,但仍將始終堅持深度融入國際產業調整進程。”王天凱表示,未來,紡織行業將大力推動中國企業“走出去”,到海外投資建設紡織原料基地、加工基地以及研發中心、營銷渠道等,努力構建與國內相互補充的產業布局,有效彌補國內產業體系的薄弱環節,同時通過擴大跨國資源配置,促進全球產業分工布局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