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码国产精品高潮在线,人妖自慰出精,99精品国产免费久久a片性麻豆,亚洲午夜精品a片久久不卡蜜垫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中心 >  紡織快訊  > 紡織要聞  > 世以來中國出口貿易摩擦加劇的原因及對策

世以來中國出口貿易摩擦加劇的原因及對策

2007-09-12 00:00:00

   我國入世已經快6年了,在此期間,一方面,國內市場進一步開放,對外貿易持續增長;另一方面,我國出口貿易摩擦不斷加劇。貿易摩擦是指相互聯系的經濟主體之間,在國際經濟貿易活動中,為了某一特定的經濟貿易利益導致的爭端和糾紛。在WTO框架下,傳統的貿易壁壘受到很大的限制,我國的一些主要貿易伙伴為保護國內市場,紛紛轉向采用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和綠色貿易壁壘等更加隱蔽、更具歧視性的貿易保護手段,由此產生了與我國的雙邊或多邊貿易摩擦。貿易摩擦已成為我國對外貿易持續快速發展的嚴重制約障礙,我們必須正視我國已進入貿易摩擦高峰期這一現實。

  一、我國出口貿易摩擦的現狀與特點

(一)我國出口貿易摩擦案件數量大幅度上升、涉案金額增加,由國外反傾銷、技術性貿易壁壘摩擦引起的貿易利益受損程度加劇。
  
  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是WTO允許的三大貿易保護措施,其中反傾銷是貿易摩擦最為普遍的現象。僅以反傾銷為例,國外對我國出口產品的第一起反傾銷調查是在關貿總協定簽署32年后的1979年,雖遭遇較晚,但升溫很快,針對我國的反傾銷立案調查逐年增加。據商務部統計資料,20世紀80年代每年平均有6起,90年代每年平均上升到29起,從1996年起我國就成為世界上出口產品遭遇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2000年至2004年每年平均近50起。2003年我國遭遇上述三種貿易壁壘案件60起,其中反傾銷案件47件。截至2004年底,已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了600多起反傾銷調查。與此同時,我國出口貿易摩擦所涉及的金額日趨增大,貿易利益受損程度加劇。20世紀80年代千萬美元的貿易摩擦就算大案,進人90年代以后貿易摩擦所涉及的金額不斷增大,在國外對華反傾銷案件中,自行車案涉及金額達2億美元,旅行箱包案涉及金額達6億美元,美國對華家具反傾銷案涉及金額達12億美元。據商務部調查,國外對華反傾銷已使我國損失近二百億美元。
  
  由于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技術差距較大,由技術性貿易壁壘引起的貿易摩擦對我國出口產品影響程度較大。我國所遭遇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涉及的產品品種多,行業范圍廣,不管是傳統的貿易產品(如農產品、紡織品等),還是目前出口增長較快的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都不同程度地面臨著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限制,而且由此產生的貿易摩擦難以進行國際協調。2003年4月,商務部科技發展和技術貿易司完成的《2002年國外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影響的調查報告》,首次勾畫了我國出口遭受技術性貿易壁壘影響的總體情況:2000年,我國66%的出口企業、25%的出口產品遭受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損失金額lOO億美元;2002年,上述指標分別增長為7l%、39%和170億美元。據不完全統計,入世三年來,我國出口貿易因受其影響損失達450億美元以上。
  
  (二)與我國產生貿易摩擦的國別集中在發達國家并擴展到發展中國家,具有較強的連鎖效應。
  
  我國的主要貿易伙伴集中在日、美、歐等發達國家,與這些國家產生貿易摩擦的幾率勢必較高。如美國是對華發起反傾銷、實施保障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和知識產權保護等最多的國家,入世后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較大的達多起以上,包括鋼鐵保障、彩電反傾銷、木制臥室家具反傾銷、紡織品特別保障和無汞堿性電池337調查等;2003年美國對華反傾銷調查就有7起,涉案金額16億美元。除此之外,包括印度、土耳其、巴西、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對我國出口產品也頻頻實施反傾銷和保障措施等。對華反傾銷、保障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等具有較強的連鎖效應,一旦我國某種商品在一個國家遭到貿易壁壘后,其他國家擔心這種中國商品會沖擊本國市場,因而也紛紛效仿,導致我國這種出口商品相繼遭到國外多個國家的貿易壁壘而引發的貿易摩擦,例如我國的鎢制品、鞋、硅錳、硅鐵、彩電、紡織品等都遭到如此厄運。
  
  值得關注的是在紡織品貿易上,一些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已經形成了限制我國紡織品出口的利益同盟,2004年65個國家的115個協會組織簽署了《伊斯坦布爾宣言》,54個國家的96個紡織業團體組成了“紡織品公平貿易全球聯盟”,如果他們聯合起來對我國紡織品出口設限,我國將面臨與多國的貿易摩擦。
  
  (三)我國出口貿易摩擦的形式多樣,領域和范圍不斷擴大。
  
  l.在形式上,有雙邊和多邊貿易摩擦。如因中美雙邊貿易逆差而產生的貿易摩擦;有實施WTO框架協議下允許的貿易保護措施而產生的貿易摩擦,包括反傾銷、反補貼和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有從保護國內技術優勢、利用WTO的某些彈性條款設置貿易障礙而產生的摩擦,如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知識產權保護等;還有進一步發展到以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勞工標準等而導致的貿易摩擦。
  
  2.在貿易摩擦的領域和范圍上,就產品方面看,從最初的勞動密集型產品擴展到技術、資金密集型產品,由單一的某種產品擴展到某類產品群組。如化工類、鋼鐵類、機電類、紡織品類等,僅反傾銷涉案產品就達4000多種。就貿易摩擦領域方面看,已從單純貨物貿易摩擦向服務貿易、知識產權、技術標準、環境保護、勞工標準等全方位的經貿摩擦升級,并逐漸向體制政策方面轉移。如針對我國的補貼政策、匯率政策、外商投資企業政策、特區政策、中西部的一些政策、對國有企業的一些政策等等。
  
  3.在貿易摩擦中,專門針對我國的特殊保障措施、知識產權保護、反補貼措施有擴大之勢。由于我國入世議定書中有允許成員國對我國出口產品采取特殊保障措施的承諾,入世后世貿組織成員紛紛加強了對我國特定產品過渡性保障機制的立法工作。2001年,共有17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保障措施12起,同比增長200%;2002年共有18個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發起保障措施18起(包括3起特殊保障措施);到2003年9月底,先后有印度、美國、土耳其和歐盟對我國出口產品發起9起特保調查。2003年前,我國未遭到反補貼調查,2004年加拿大已對我國發起兩起反補貼調查,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我國為市場經濟國家,我國將會面臨更多的反補貼措施方面的貿易摩擦。隨著《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的國內實施,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國家開始對我國出口產品實施越來越嚴格的知識產權保護,如美國在我國入世后已相繼發起了對我國合成橡膠保護手套、光儲存控制芯片、油墨打印機、塑料制食品容器、無汞電池、護耳用具等8起以上的337條款調查。

  二、我國出口貿易摩擦加劇的原因

自從對外貿易產生后,就伴隨著國與國之間的貿易摩擦。因此,從國際貿易的發展規律以及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實踐出發,對貿易摩擦產生的原因要進行綜合的分析。
  
  (一)貿易摩擦是貿易自由化和新貿易保護主義矛盾沖突的必然結果。
  
  l.在貿易自由化的強大呼聲下,具有隱蔽性和合法性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已成為現階段對抗貿易自由化的一股力量。隨著全球工業化的發展,各國逐步走向外向型或開放型經濟,國家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和聯系日趨緊密,在GATT、WTO的推動下,相互開放市場、消除貿易壁壘成為國際貿易自由化發展的目標和趨勢。但是,在開放經濟發展過程中,國家利益始終是各國經濟往來追求的永恒主題,這就必然伴隨著國家間經濟貿易利益的爭奪、國家經濟主權和安全的維護及國際市場競爭,如果雙邊或多邊經濟往來中出現利益失衡,便會產生國家間的貿易摩擦。因此,具有隱蔽性和合法性的新貿易保護主義愈演愈烈,已成為對抗貿易自由化的一股力量。我國正式成為WTO成員國后,國外以常規的貿易保護措施對付我國的外貿出口受到一定程度的約束,我國出口產品遭遇以技術性貿易壁壘、反傾銷、知識產權保護等為代表的新貿易保護主義障礙已不可避免。
  
  2.全球性的經濟緊縮和整體經濟復蘇乏力引發了愈演愈烈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導致貿易摩擦加劇,中國首當其沖。世界經濟發展狀況與貿易保護主義呈負相關關系。自20世紀末以來,特別是美國“9·11事件”后,主要的經濟體都發生了經濟衰退或增長遲緩,需求的萎縮導致爭奪市場的競爭白熱化。在經濟繁榮時期,各國出于自身經濟和政治利益的需要,貿易政策相對開放,產生貿易摩擦的可能性相應減少;而在經濟緊縮和蕭條時期,貿易政策趨于保守,各種新貿易保護主義的觀點--如保證公平競爭、保護知識產權、保護生態環境和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等左右著政府貿易政策的制定,從而引發了愈演愈烈的新貿易保護主義。中國經濟貿易以高速增長的態勢與世界經濟貿易增長尤其是與一些發達國家經濟貿易增長呈現巨大的反差,首當其沖地遇到新貿易保護主義的沖擊,貿易摩擦難以避免。
  
  3.“中國威脅論”使中國遭遇更多的新貿易保護主義,成為貿易摩擦的一個重要誘因。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20多年來,綜合國力日益增強,引起了一些發達國家提出“中國威脅論”的論調。常常無端制造貿易爭端和糾紛,使我國在國際貿易中遭遇了更多的、比常規貿易保護更隱蔽的新貿易保護主義,引發貿易摩擦。
  
  (二)WTO相關條款的模糊性及對中國的某些歧視性條款增加了貿易摩擦產生的機會。
  
  為了協調締約國之間的利益,避免貿易自由化對國內經濟的過分沖擊,WTO中規定了一些例外條款和彈性條款,通過這些條款,締約國可以以維護國際收支平衡、促進特定工業的建立、維護國家安全、保護環境等理由暫停、修改或撤銷WTO的各項義務。由于WTO個別條款在例外規定上存在模糊和漏洞,使其常常被貿易保護主義利用成為他們實行進口限制的借口,導致貿易摩擦更加頻繁。我國在入世的談判中,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將一些對我國不利的條款強加給我國,例如《中國加入世貿組織議定書》第15條、第16條,使我國商品出口陷入被動,貿易摩擦增加。
  
  (三)我國出口貿易額迅速增長、貿易順差較大、出口相對集中是貿易摩擦的又一誘因。
  
  經過20多年的對外開放,我國已成為貿易大國,對外貿易呈現高速增長的態勢。2002年我國外貿出口額3255.69億美元,同比增長22.3%,順差為303.53億美元,同比增長34.6%;2003年出口額4383.70億美元,同比增長34.6%,順差255.4億美元,同比下降16.1%;2004年出口額5933.7億美元,同比增長35.4%,順差319.5億美元,同比增長25.4%。入世后我國對外貿易額的年均增長率超過了30%,大大高于世界貿易總額年均增長率;1994年至2004年累計實現外貿順差2817.9億美元,入世三年累計實現貿易順差就達778.4億美元。據海關初步統計,2005年l~11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12822.7億美元,同比增長23.5%,其中:出口6865.5億美元,增長29.7%;進口5957.3億美元,增長17.1%;進出口順差908.2億美元,增長332.7%。由于我國出口市場擴張較快、與一些國家貿易順差較大、人民幣的升值壓力等原因,導致發達國家和部分發展中國家對我國出口產品實行嚴格限制,貿易摩擦加劇。
  
  長期以來,我國雖然推進“市場多元化”戰略,但對外貿易地理方向仍比較集中,出口產品75%以上銷往日、美、歐盟這三大地區,而這三大地區既是近期經濟衰退的主流,也是貿易壁壘的主要發源地,當這些國家的傳統產業受到迅速增長的我國廉價產品的影響時,引發雙邊、多邊貿易摩擦的幾率加大。除此之外,我國與一些發展中國家部分產品比較優勢趨同、產業結構類似,產品可替代性強,在爭奪國際市場份額的競爭中,出口產品與國外產品的競爭不可避免。這是近年來發展中國家對華發起反傾銷和保障措施不斷增多的主要原因。目前,發展中國家對我國采取的貿易救濟措施已經占到我們所有貿易救濟措施的60%以上。
  
  (四)國外對我國市場經濟的認識偏差,也是導致貿易摩擦有增無減的原因。
  
  現在仍有許多國家在反傾銷調查中視我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繼續采取“替代國”等歧視性辦法,這種非市場經濟待遇對國內出口企業有效應訴形成很大障礙,成為我國企業應訴反傾銷的軟肋,“替代國”制度具有不可預見性、選擇的隨意性、歧視性,無法做到公平、合理地確定我國產品的傾銷與否和傾銷幅度,刺激了進口國的相關產業動輒就對中國產品發難。
  
  (五)我國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各項技術標準與國際標準接軌程度不高,成為引發貿易摩擦的一個主要原因。
  
  雖然我國引進了一些先進技術,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有所提高,但總體而言技術吸收、消化和創新能力不強,仍然與發達國家之間存在較大的技術差距;我們的技術制度、國家創新體系等很多方面都很落后,國際上現行的技術標準又是由發達國家制定和主宰的,而我國只有40%左右的國家標準采用了國際標準。這種同國際標準接軌程度不高的情況,不僅僅存在于技術標準方面,同時在知識產權保護、環境保護等涉及國際貿易的眾多領域均有表現,這些都大大增加了我國同貿易伙伴產生貿易摩擦的幾率。
  
  (六)國內法制不健全,市場發育不完善,企業規范運行、出口經營秩序等方面的一些深層次問題短期難以解決。
  
  入世后,我國面臨著修改和完善國內法律并不斷向WTO規則靠攏的艱難歷程,客觀上講,我國在某些領域法制不健全、執法不嚴,一些出口企業之間存在價格惡性競爭行為、某些產品出口經營秩序混亂,不遵守國際競爭的“游戲規則”等在某種程度上導致了我國的貿易糾紛不斷。

  三、面對日益增多的出口貿易摩擦。我國采取的應對措施

我國正面臨著貿易摩擦的高發期,由于國外貿易保護手段具有靈活性、隱蔽性、歧視性和針對性等特點,我國成為了貿易摩擦的最大受害者之一。我們必須認清形勢,找出根源,充分運用WTO規則,有針對性地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防范貿易摩擦,以合理的手段來維護國家的經貿權益和經濟安全,減少甚至消除貿易摩擦給我國出口帶來的消極影響。

(一)正確認識當今貿易摩擦是我們應對的前提。
  
  當今國際貿易保護主義盛行,貿易摩擦加劇,是貿易自由化和新貿易保護主義矛盾沖突的必然結果。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知識產權保護、技術性貿易壁壘等并非專門針對中國,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也卷入了形形色色的貿易摩擦中。事實上,曾處于經濟高速發展的日本就成為遭受美國貿易限制的重點國家,日美貿易摩擦不斷,如20世紀50年代的紡織品貿易摩擦、60年代的鋼鐵貿易摩擦、70年代末的彩色電視機、汽車貿易摩擦等。因此,客觀來看,目前我國經濟貿易增長處于高峰期,遭遇貿易保護而產生貿易摩擦在所難免,同時也要認識到我們所遇到的貿易摩擦與入世不存在必然的因果關系。如果我國出口產品確實存在傾銷、大量出口沖擊他國市場、假冒偽劣、不符合技術及環保要求等現象,我們就應該積極采取措施防止產生貿易摩擦;如果一國以種種貿易保護理由強加于我國,我們就要堅決抗爭對方不公平、不合理的做法,堅決反對真正的貿易保護主義,反對某些國家一遇到貿易摩擦就將其與政治掛鉤,將貿易摩擦的影響擴大化、政治化、情緒化的傾向。
  
  (二)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是關鍵。
  
  作為政府,特別是對外貿易的主管部門,除在我國與國外發生貿易摩擦時積極加強國家之間的貿易談判和貿易協調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統一、透明的涉外經濟法律體系,整頓外貿秩序,加強進出口公平貿易工作,建立貿易摩擦的預警機制。
  
  1.我國政府要加大對外交涉力度,讓更多的國家了解中國,爭取更多的國家承認我國的市場經濟地位,為我國企業創造一個公平競爭的國際環境,要充分利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維護我國的正當權益。 
  
  2.政府應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需要,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和國際慣例的涉外經濟法律體系。我國應根據加入WTO的要求和承諾,結合國情完善有關方面的立法,與WTO的規則和國際慣例接軌,實現統一和透明。因此,在不違背WTO基本原則的前提下,一方面,加快修改現行不符合WTO的規則和國際慣例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另一方面適當、適時地加強保護性立法,并根據入世的承諾及時調整相關的貿易政策。 
  
  3.政府要強化公平貿易工作,建立起符合國際慣例的貿易救助機制。公平貿易工作通過出口應對和進口調查防范等手段,在應對貿易摩擦、創造公平有利的出口貿易環境、保護國內產業和市場、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借鑒國外成熟的貿易救助機制經驗,健全應對貿易摩擦的快速反應機制,完善我國政府實施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知識產權保護等與貿易摩擦相關的預警機制的建設,建立以政府為主導,企業、行業協會和商會為主體的應對貿易摩擦的新機制。
  
  (三)企業積極應對貿易摩擦是核心。
  
  企業始終是國際市場競爭的主體,開拓國際市場必然要承擔一定的風險和挑戰,因此企業要練好內功,提高國際市場競爭能力,積極應對貿易摩擦。
  
  1.轉變國際市場經營戰略,積極創新,提高國際市場的競爭力。企業開拓國際市場,要轉變單純依靠低價競爭的戰略,在發揮比較優勢的同時實行“以質取勝”戰略,以良好的性價比和服務占領國際市場;要轉變盲目和從眾戰略,進行周密的國際市場調研,善于尋找和發現市場機會,調整和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實行差異化戰略,以特色滿足國外客戶和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要轉變單純依靠商品出口的貿易戰略,探索將出口和對外直接投資相結合的方式、技術貿易、服務貿易等方式,在更大的領域和更深的層次上參與國際市場競爭;要轉變無牌或依賴貼牌擴大出口的戰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牌,以品牌贏得較大的市場空間和利潤空間;要實施國際化人才戰略,培育熟悉國際經濟貿易規則,善經營、懂管理的國際化人才,吸引國外優秀人才。 
  
  2.企業要建立應對國際市場風險的預警機制。要研究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需求、容量、價格走勢,競爭對手的信息,注意理順出口數量與價格的關系,合理調整出口規模和價格水平;按照國際規則和慣例建立一系列生產、質量控制、環境保護、知識產權保護、財會、管理、進出口、投資等制度,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面對已經出現的貿易摩擦,企業應積極應對:
  
  (1)企業要充分運用WTO的相關規則和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積極應訴。面對國外反傾銷、反補貼、知識產權保護等,不應訴就意味著放棄爭辯和維護自己權益的機會,將丟失已開拓的市場,而應訴就有可能柳暗花明或取得勝利。在判斷反傾銷應訴是否取勝上,我們不應以零稅率為標準,而應以降低反傾銷稅率和保住了出口市場為標準。積極應訴將會在較大程度上遏止外國對華反傾銷案件急劇上升的趨勢。如中國蘋果汁企業積極應訴,終于打了一個反傾銷應訴的“漂亮仗”,10家濃縮蘋果汁生產出口應訴企業中,有6家獲零關稅率,4家獲3.83%的加權平均稅率。
  
  (2)企業要積極爭取市場經濟地位。目前,非市場經濟地位和替代國做法是我國企業在反傾銷應訴過程中獲勝的最大障礙。在我國入世談判中,雖然一些國家認定中國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但是企業只要能證明自己的價格是以市場來定價的,其價格就可能作為正常價值的依據,只要據理力爭,獲得了市場經濟地位,就能減少和消除貿易摩擦。
  
  3.在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和綠色壁壘方面,企業要積極主動采用國際標準。企業應認識到標準、認證工作對入世后自身生存、發展的特殊意義,并且借助標準認證手段大幅度提高企業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樹立企業良好的市場形象。企業只有通過貫徹實施ISO9000、ISO14000、OHSASl8000等標準,進一步降低企業質量責任風險,提高環境績效和社會形象,增強競爭能力,擴大企業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才能更好地為走向國際市場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積極探索和實踐企業內外貿一體化經營,實施“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相結合是避免貿易摩擦的一條重要途徑。
  
  1.企業要大膽、合理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合作,融入跨國公司的國際生產網絡體系中,由此深化產業內分工和公司內分工,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的經濟聯合體,從而減少貿易摩擦。
  
  2.通過對外投資,就地生產、銷售,繞過貿易壁壘,是許多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重要目標之一,也是避免貿易摩擦的重要途徑。中國許多已初具國際競爭優勢的企業,要在開拓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勇敢地“走出去”,積極參與國際競爭、國際分工與合作,走國際化經營之路。 (外貿經濟、國際貿易)

 

  • 訂單如潮
  • 發現好貨
  • 孔雀云展
  • 小哥找布
  • 每月新品
  1. 小哥找布服務已上線,海量面料觸手可得!

          出差成本高、采購成本高、時間成本高,采購商找面料太難了!別急,全球紡織網小哥找布服務,找布快,價格準,服務優,助您快速完成訂單。
          小哥找布服務是中國輕紡城數字化轉型升級配套服務,小哥找布服務是中國輕紡城數字化轉型升級配套服務,助力…

沒找到想要的產品? 點擊立即發布采購

62萬供應商為您 免費報價

主站蜘蛛池模板: 慈利县| 探索| 安西县| 普兰县| 渝北区| 景德镇市| 台北市| 淮阳县| 苏尼特左旗| 龙江县| 甘谷县| 灯塔市| 松原市| 沙坪坝区| 章丘市| 罗定市| 沧源| 海林市| 韶山市| 太仆寺旗| 米林县| 陈巴尔虎旗| 张掖市| 昂仁县| 和林格尔县| 五常市| 延寿县| 吉木萨尔县| 商水县| 洪雅县| 丰城市| 黎川县| 淮安市| 浮梁县| 宜君县| 民和| 息烽县| 张家港市| 秭归县| 金溪县| 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