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2日,特朗普政府的“美國優先”政策再次點燃戰火。美國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產品加征25%關稅,波及歐盟和加拿大等傳統盟友。其背后反映出的不僅是貿易政策的調整,更是國際經濟格局的微妙變化。
然而,就在前一天(3月11日),特朗普還曾宣稱要對加拿大鋼鐵和鋁產品加征25%的額外關稅,使得總關稅率高達50%。
但經過當天兩國高層的緊急談判,他又突然宣布撤回這一決定。真應了那句話——能打敗特朗普的,只有下一秒的特朗普。
這種朝令夕改的做法,已經持續了三周,嚴重動搖了企業和消費者對市場的信心,也讓市場表現受到拖累。昨晚,美股三大指數繼續收跌,反映出市場對這種不確定性政策的擔憂。
相信不少紡織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市場的寒氣,常規的坯布不好賣了,織廠生產出來只求保本;客戶越來越難找了,大單變少,小單的利潤也沒過去豐厚了。
歐盟與加拿大的“以牙還牙”
美國在關稅上的步步緊逼,讓歐盟和加拿大紛紛做出了強硬回應。這場“以牙還牙”的博弈早有伏筆。2018年和2020年,歐盟曾因美國鋼鋁關稅兩度反擊,但均以“暫停措施”妥協。而這一次,歐洲不再退讓。
歐盟主席馮德萊恩說:“美國這一措施將損害就業,推動價格上漲,擾亂供應鏈,給歐盟和美國經濟帶來災難。”
歐盟宣布自4月1日起,對價值260億歐元的美國商品加征關稅,涵蓋船舶、威士忌、摩托車等多個品類,分兩階段實施,4月13日全面生效。
這一舉措預計將使歐洲鋼鐵工業損失370萬噸的出口量,美國作為其第二大出口市場的地位也將受到沖擊。
加拿大同樣不甘示弱,對價值298億加元的美國商品,包括鋼鐵、鋁、電腦、運動器材等加征25%的關稅,自3月13日起生效。
加拿大作為美國最大的鋼鋁進口國,占美進口總量的80%以上,其反制措施直指美國的核心出口領域。
特朗普的進一步威脅與風險升級
面對盟友的反制,特朗普政府并未退縮,反而進一步加碼威脅。他聲稱將推出“對等關稅”,并計劃在4月進一步加征汽車關稅,稅率可能達到當前的10倍,矛頭直指日本等依賴對美汽車出口的國家。這種強硬態度引發了一系列經濟連鎖反應。
在美國國內,鋼鋁價格飆升,鋼材價格上漲30%,鋁價上漲15%,車企利潤受到擠壓,通脹壓力增大,美聯儲降息空間也被進一步壓縮。
與此同時,加拿大央行因貿易戰風險宣布降息,指出關稅政策抑制了消費和投資信心。
全球貿易格局重構與新機遇
盡管貿易戰帶來了諸多負面沖擊,但也促使各國重新審視貿易格局。美國制造業成本上升,盟友出口萎縮,形成了“雙輸”局面。然而,這也為各國提供了新的合作機遇。
例如,中國對美鋼鋁出口占比不足1%,通過市場多元化布局成功對沖了風險,為全球貿易格局的優化提供了契機。
盡管面臨貿易政策不確定性增加以及潛在的新關稅措施,全球貨物貿易仍有望保持增長態勢。世界貿易組織(WTO)預計,2025年全球商品貿易將實現3%的增長。亞洲經濟體,尤其是中國和東盟國家,將繼續引領貿易復蘇。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貨物貿易國,其出口國際市場份額預計仍將維持在14.2%左右。此外,中國在2024年已經展現出強大的外貿韌性,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4.9%,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6.7%和2.4%。
貿易戰沒有贏家,攜手共進迎未來
當前的局勢標志著特朗普2.0時代貿易保護主義的全面升級。如果各方繼續加碼,全球可能會陷入“關稅—反制—再升級”的惡性循環,最終消費者、企業和全球經濟都將為此買單。
此次反制關稅對紡織業的短期沖擊有限,但可能加速全球供應鏈重構和技術轉型。展望2025年,盡管外部環境存在不確定性,企業需密切關注政策動態,優化供應鏈韌性,同時把握綠色轉型與區域貿易協定的新機遇。
但歷史經驗告訴我們,貿易戰沒有真正的贏家。只要各國攜手通過多邊協商,就一定能夠避免系統性危機,共同開創全球經濟發展的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