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7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美國已經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他發文稱,越南所有對美國出口的商品將面臨至少20%關稅,并對美國“完全開放市場”。此前,越南曾被美國施加了高達46%的所謂“對等關稅”稅率,90天緩沖期內調整至10%。同時,這一消息迅速引發市場震蕩,耐克(NKE.N)股價當日上漲約 4%,Under Armour、Levi Strauss、On Holding 等同業品牌也錄得 1–3% 的漲幅。這一系列的動作背后的真實目的是什么?
美國已經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
當地時間7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美國已經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
當日,彭博社報道指出,在7月9日關稅緩征期即將到期之前,美國官員目前正同亞洲和歐洲的主要貿易伙伴深入談判,以推動達成新的協議。彭博社認為,首個協議已經出現,美國總統特朗普當天宣布了和越南達成的“分層關稅協議”。他發文中稱,越南出口至美國的商品將被征收20%的關稅,而任何被視為“通過越南轉運的商品”都將被征收40%的關稅。報道稱,此舉將打擊那些含有中國或其他國家零部件、經越南轉運或僅經過簡單組裝便出口至美國的產品,這種做法效仿了美國與墨西哥和加拿大現有貿易協定中的相關條款。
此前,我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已經明確表示,中方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達成交易,換取所謂關稅減免。如果出現這種情況,中方絕不接受,將堅決予以反制,維護自身正當權益。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還稱,美國出口至越南的商品將不征收任何關稅。
美國為何持續關注越南?
近年來,越南已成為全球制造業的重要樞紐,吸引大量跨國企業落地,但其中不少產品依賴從中國等國家進口零部件,僅在越南進行組裝后再出口美國。 這讓美方擔憂出現“轉運”行為,利用越南規避對其他國家的高關稅,特別在電子、服裝等領域尤為敏感。因此,美國本次在協議中專門對第三國轉運商品設立 40% 關稅,意圖強化原產地溯源及附加值審核。未來,越南制造業或將面臨更嚴格的原材料來源及生產價值審查。
前5月越南對美出口增加35%
此次協議宣布的時點頗具敏感性。美國對大多數國家實施的“互惠關稅”90天緩沖期將于7月9日到期,若未達成新協議,越南輸美商品關稅最高或恢復至46%。
近年來,眾多制造商將生產轉移至越南,推動該國對美出口商品大幅增長。越南已成為美國主要的紡織品和運動服裝供應國,耐克、Gap、Lululemon等企業均在當地設有生產工廠。
據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去年越南是美國第六大進口來源國,輸美商品總額接近1370億美元,對美貿易順差在各國排名第三,僅次于中國和墨西哥。
特朗普發帖宣布已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后,美股市場上的家具和服裝類股劇烈波動,ON Holding、Lululemon股價均創盤中高點,漲幅一度分別達7.2%、2.9%。以越南為主要鞋履和服裝生產中心地的耐克股價迅速拉升,一度漲逾4%,短線轉跌后漲幅再度擴大到3%以上。
美國市場的重要性
美國依然是越南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去年越南對美貿易順差高達 1230 億美元。這次新關稅協議,雖定下 20% 的稅率,但相比之前可能實施的 46%,已是巨大緩沖,也幫助越南留住了大部分出口通道。不過,越南企業若要長期穩定出口,依舊需要在 提升本地附加值、完善原產地合規體系 等方面下更大功夫,以適應美方要求。
協議對中國紡織業的連鎖反應
特朗普宣布與越南達成貿易協議,對全球貿易格局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在區域層面,這可能會改變東南亞地區的貿易和產業布局。越南為了應對美國的關稅和開放市場的要求,可能會調整自身的產業政策,比如減少對中國工業進口的依賴,尋求更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供應渠道。這對于中國與越南以及整個東南亞地區的貿易關系都可能帶來新的變化。
供應鏈沖擊,訂單與產能轉移之壓
中國紡織業作為全球紡織領域的“領頭羊”,一直以來憑借完整的產業鏈、強大的生產能力和卓越的技術創新能力,在世界紡織舞臺上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美越貿易協議的達成,無疑給中國紡織業帶來了新的挑戰。美國市場上銷售的服裝約95%為進口產品,其中中國產品約占30%,越南占13%。隨著越南輸美商品被征收20%關稅,部分美國采購商可能會出于成本考量,將原本在中國的訂單進一步向越南轉移。
近年來,已經有不少紡織服裝企業因成本等因素將產能遷至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如今越南為應對美國關稅,可能會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紡織相關產業入駐,這對中國紡織業的產能外遷壓力無疑是雪上加霜。例如,一些以出口美國市場為主的中低端服裝生產企業,其產品利潤空間本就有限,在越南可能因協議獲得相對成本優勢的情況下,更容易失去訂單,甚至面臨減產、停產的困境。
轉口貿易受限,灰色地帶的封堵
美國一直指責越南存在大量中國商品轉口至美國以逃避高額關稅的現象,并在此次協議中針對“轉口貿易”設置了高達40%的關稅。雖然目前對于“轉口貿易”的具體定義和執行細節尚未完全明晰,但這一舉措無疑會對中國紡織業通過越南進行轉口貿易的企業造成沖擊。
此前,部分中國紡織企業為規避美國對中國紡織品的關稅,選擇在越南進行簡單加工或中轉,再出口至美國。隨著美越協議的實施,這種操作模式面臨更高的成本風險和政策不確定性。一旦被認定為轉口貿易,企業將承擔高昂的關稅成本,這可能迫使企業放棄這種貿易途徑,重新規劃出口路線和市場布局。
內需機遇,國產替代與市場深耕
盡管美越貿易協議給中國紡織業出口帶來挑戰,但也從側面為國內市場帶來了一定機遇。由于美國對進口紡織品加征關稅,一旦確定對中國產品繼續加征高額關稅,中國也將會對美國進口產品出臺反制措施,部分依賴進口高端紡織材料的企業,其進口產品性價比下降,這為國產高端紡織品提供了替代空間。近年來,中國碳纖維市場國產替代趨勢明顯,疫情期間進口難度增加以及國外限制出口,反而促使國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現技術突破。
中國紡織企業可以借此機會,加大在國內市場的深耕力度,加強與國內服裝品牌等下游企業的合作,針對國內消費者需求,開發更多個性化、高品質的紡織產品。同時,隨著國內經濟的發展和居民消費能力的提升,國內紡織服裝市場需求持續增長,企業可以通過拓展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加強品牌建設等方式,提高國內市場份額,降低對單一美國出口市場的依賴。
美越兩國簽訂的貿易協議,不僅僅是關稅調整那么簡單。它是一場錯綜復雜的經濟博弈,涉及多方利益。美國能否通過這項協議減少貿易逆差、振興本土產業?越南能否在開放市場的過程中找到新的發展機遇?全球貿易格局是否會因此陷入更大的不確定性?中國紡織業能否在挑戰中抓住機遇,實現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