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江蘇工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師生前往位于南通創新區的北京大學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開展“聚焦光電科技強國”主題思政課實踐教學。通過科技成果觀摩、專家理論講授、師生互動研討的立體化沉浸式教學,將思政課堂搬到科研一線,構建起科技與思政深度融合的育人新場景。
北京大學長三角光電科學研究院院長助理、副研究員吳疆在現場向師生們系統介紹了研究院在光電領域的突破性成果。他以“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為主線,詳細講解了超分辨成像、微型光譜儀、智能光電感知等前沿科技和轉化成果。據介紹,研究院與南通本地企業合作開發的工業檢測設備已服務長三角300余家制造企業。
現場教學環節,教師胡夢莉通過解讀《新時代教育強國建設綱要(2024-2035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關于創新人才培養的戰略部署,闡釋國家“科教融匯”戰略布局。教師張甜甜以“堅持教育發展、科技創新、人才培育一體發展”為題開展現場教學,引導學生既要錘煉技能,又要自覺培養用技術創新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
在研討環節,教師引導學生們將研學體會進行總結,“科技強國”“教育強國”“責任”“創新”“擔當”“青年使命”成為現場交流的高頻詞。國貿專業學生胡婷表示:“‘微米級的執著’讓我震撼,這不僅是科研態度,更應該成為我們的人生態度。”會計專業學生陶林林認為:“科學家將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實踐,比任何教材都更生動地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江蘇工院相關負責人表示,這場“行走的思政課”通過讓青年學子在科技現場觸摸時代脈搏,實現了從認知到認同的轉化,有效打通了思政教育入腦入心的“最后一公里”。馬克思主義學院將持續推進“行走的思政課”“博物館里的思政課”“紀念日里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觸摸時代脈搏中堅定“強國有我”的使命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