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23年聚酯市場30多套新裝置的投產,預計2024年上半年聚酯品種的競爭會加劇,加工費或將處于低位。對于2023年投產較多的聚酯瓶片、DTY等品種來說,或許會處于盈虧線附近。”江蘇一家中型聚酯企業相關負責人說。
2023年,聚酯行業產能擴張的“主力軍”仍是頭部企業。2月,位于江蘇沭陽的江蘇桐昆恒陽化纖30萬噸、位于浙江洲泉的桐昆恒超化纖60萬噸、位于江蘇徐州新沂的新鳳鳴江蘇新拓新材36萬噸滌綸長絲裝置投產。3月,位于浙江紹興的紹興柯橋恒鳴化纖20萬噸、位于江蘇南通的江蘇嘉通能源30萬噸滌綸長絲裝置投產……
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桐昆股份”)擁有1120萬噸聚合產能、1170萬噸滌綸長絲產能,滌綸長絲產能和產量都位列行業第一。2023年上半年,桐昆股份新投放的聚酯和滌綸長絲產能為210萬噸。
新鳳鳴集團滌綸長絲產能為740萬噸,滌綸短纖產能為120萬噸。其中,新鳳鳴子公司江蘇新拓新材從2022年8月到2023年上半年新增60萬噸滌綸短纖。
恒逸石化滌綸長絲產能為644.5萬噸,短纖產能為118萬噸,聚酯切片產能為74萬噸。2023年5月,其旗下宿遷逸達新材料有限公司新投產30萬噸滌綸短纖。
江蘇東方盛虹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方盛虹”)差別化纖維的產能為330萬噸/年,以高端DTY(拉伸變形絲)產品為主,還包括30多萬噸再生纖維。
來自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我國聚酯行業增加產能約1000萬噸,增至約8015萬噸,與2010年相比增幅達到186.3%,復合增長率約為8.4%。其中,滌綸長絲行業新增產能442萬噸。
聚酯產品量漲利縮 企業盈利壓力普遍突出
“23年,在高投產、高開工背景下,聚酯纖維均價下滑,量漲利縮,企業盈利壓力普遍突出。”盛虹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梅鋒表示。
“聚酯市場需求增速遠不及供應增速,滌綸長絲供需錯配的問題凸顯。今年全年,滌綸長絲整體現金流有望修復,但預計難以扭轉虧損局面。”隆眾資訊分析師朱雅瓊介紹,盡管今年國內滌綸長絲行業新增產能達400多萬噸,但是企業新增裝置的負荷提升相對緩慢。
她介紹,23年上半年,實際產量為2626.7萬噸,同比下跌1.8%。二季度至三季度初,滌綸長絲供應相對穩定,其中7-8月是年內的供應高點。11月,部分裝置意外故障導致裝置停車,且部分工廠減產,滌綸長絲整體供應量小幅下降。年底,隨著下游冬季訂單告罄,滌綸長絲需求減少,供應量呈下滑趨勢。“供需矛盾導致滌綸長絲現金流不斷被壓縮,目前,部分型號產品的現金流甚至出現虧損。”
由于終端需求不及預期,23年,化纖行業的盈利壓力仍然突出,但是三季度以來盈利情況有所改善。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9月,化纖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加2.81%,自8月起,累計增速已轉正;利潤總額同比減少10.86%,降幅較1-6月收窄44.72個百分點;營收利潤率為1.67%,較1-6月提升0.51個百分點。
在聚酯行業,盈利情況的轉變在龍頭上市公司的業績中就能體現出來。
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31.12億元,同比增長1.6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57.01億元,同比減少6.34%。上半年,其營收同比下降8.16%,歸屬凈利潤同比下降62.01%。
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015.29億元,同比下降17.67%;歸屬凈利潤為2.06億元,同比下降84.34%。其中,三季度實現營收372.13億元,同比下降14.48%;歸屬凈利潤為1.3億元,同比增長126.25%。上半年,其營業收入同比下降19.41%,歸屬凈利潤同比下降95.8%。
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617.42億元,同比增長30.84%;歸屬凈利潤為9.04億元,同比下降53.23%。上半年,其營收同比增長23.6%,歸屬凈利潤同比下降95.42%。
上半年聚酯品種競爭會加劇,瓶片、DTY或處于盈虧線附近
很顯然,聚酯市場的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市場“優勝劣汰”現象正在加劇。一個實際表現是,這兩年,聚酯市場上一批競爭力不足的企業和產能開始陸續退出。
隆眾資訊的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紹興、柯橋等地合計有93萬噸滌綸長絲產能退出市場。2023年,長期停產的聚酯產能為284萬噸,淘汰的舊產能合計為203萬噸。
“近幾年,聚酯行業的供應不斷增加,疊加多重因素,滌綸長絲現金流持續被壓縮。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小型企業、品種較單一的聚酯企業生產積極性不高。”朱雅瓊表示,“2020-2024年,預計全國聚酯行業的退出(預退出)產能共計357萬噸,其中滌綸長絲行業的退出產能為261萬噸,占73.1%,滌綸長絲行業已率先拉開洗牌序幕。”
“隨著2023年聚酯市場30多套新裝置的投產,預計2024年上半年聚酯品種的競爭會加劇,加工費或將處于低位。對于2023年投產較多的聚酯瓶片、DTY等品種來說,或許會處于盈虧線附近。”江蘇一家中型聚酯企業相關負責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