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進紡織服裝產業高質量發展,圍繞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目標,發揮當地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勢,推動河北省邱縣紡織服裝產業延鏈、補鏈、強鏈,5月15日在邱縣召開了“邱縣紡織服裝產業鏈協同發展座談會”。會上,當地政府、行業專家與企業家深入交流,對產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建言獻策,探尋園區發展新思路。
未來,邱縣紡織服裝產業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特別是在“專精”上下功夫,推動紡織能力高端化發展,在“特新”上做文章,推動產業價值和場景邊界不斷延展,在與數字經濟、綠色經濟等新領域交融中打造紡織服裝未來產業。
邱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高峰在介紹產業情況時表示,經過多年發展,紡織產業已成為邱縣三大優勢產業之一,已形成集軋棉、紡紗、織布、印染、床品、服裝等于一體的棉紡產業聚集地,具備紡織漿紗、輔料生產、服裝加工、出口銷售等關鍵環節較為完善的產業鏈條,擁有錦順紡織、紅都服飾、合眾紡織、邯紡海洋、龍興紡織、神龍印染等一批規模型企業、重點項目加速聚集,產業競爭力日益凸顯,紡織服裝產業列入全市重點支持的26個產業集群,2023年列為全國紡織服裝產業園區(試點)。截至2023年,邱縣共有行業企業105家,其中規上企業54家,規下51家,完成產值21.11億元。其中規上企業產值15.89億元。到2024年3月份,企業數量達到160余家。今年縣政府提出了紡織服裝產業外向發展的新要求,將以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為主攻方向,進一步大幅創品牌、抓技改,推動產業的賦能升級。未來將圍繞多功能、品牌化、高性能發展方向,重點做優做強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高端紡織品、自主品牌服裝3大產業鏈,提升紡織服裝產業的綜合競爭力和核心競爭力,打造華北地區重要的紡織服裝產業基地、華北地區重要的全產業鏈條紡織服裝產業集群。預計到十四五末,紡織服裝產業營業收入突破120億元,紡織服裝工業產值突破80億元。
邱縣開發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常委副主任王志廣也坦言,為解決邱縣紡織服裝產業企業規模小、技術落后、產品創新能力弱、附加值低、缺乏品牌意識等問題,在邱縣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邱縣經濟開發區始終立足服裝產業發展基礎,充分發揮地域優勢,對標國內先進紡織產業園區,高標準規劃,高站位謀篇布局,把產業園區作為重要載體和平臺,積極承接紡織產業全產業鏈升級式轉移,力圖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
在與企業的交流中,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原一級巡視員、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曹學軍在分析了行業的整體情況后,對邱縣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建議,她表示,邱縣紡織工業有基礎,特別是印染對產業發展具有一定支撐作用。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協同發展是關鍵,企業一定要多走出去、多交流,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增加產品附加值,同時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提高產品質量、提升產品效率,走專精特新之路;充分利用2024年3月國務院印發《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的通知,以及工信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實施方案》的關鍵時期,讓智能制造進園區,全面提升產業精細化、差異化發展。
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長林琳,中國紡聯產業園區工作辦公室主任、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常務副會長楊金純,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副秘書長馬琳,中國紡聯產業園區工作辦公室副主任、中國紡織工業企業管理協會副秘書長白麗敏等專家也從自身角度談了看法和建議,大家紛紛認為,為使產業高質量發展,政府、協會與企業要組合發力;招商引強請進來的同時,一定要做好本地企業的扶持,特別是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要凸顯;園區營商環境的改善要強化,持續提升服務能力,印染關鍵環節不能忽視,綠色化發展是方向;加強區域品牌的推廣,向沿海五省吸取成功經驗,讓產業鏈能夠高效合作;同時多關注新技術的應用、新理念的吸納,推動企業的專業化、科技化、規模化“發展”。
本次活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園區工作辦公室主辦,河北邱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承辦。作為此次活動主辦方,楊金純表示,中國紡聯產業園區工作辦公室為園區謀發展,譜發展新篇,此次活動旨在為邱縣產業鏈發展提供新思路,為邱縣的紡織服裝企業家們鼓勁,鼓勵企業家們繼續傳承事業精神、傳遞能力,培育未來企業新生代,新舊交替一脈相承,繼續發揮邱縣企業家創新精神。
河北省工信廳、邯鄲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邯鄲市紡織服裝協會相關負責人出席。會議期間,與會嘉賓還一同考察了錦順紡織、恒永濾材、神龍印染、紅都盛世服飾等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