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撥開云紗 創新生”南沙香云紗設計師時尚交流秀活動在南沙灣濱海會議中心成功舉辦。本次活動由中共廣州市南沙區委宣傳部指導,廣州市南沙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人民政府主辦,廣州市南沙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承辦。本次活動通過映客直播平臺進行全程直播,線上關注量達5萬。
“撥開云紗 創新生”南沙香云紗設計師時尚交流秀活動是圍繞南沙香云紗的發展前景、香云紗創新設計的多種可能性、香云紗在時尚界的發展趨勢、香云紗的藝術價值等方向展開行業友好探討。
在本次活動的場館內,陳列著南沙香云紗布料的成品,和布料一起展出的還有由設計師及制作團隊精心設計的香云紗服飾。同時為了讓更多人了解到南沙香云紗,在活動現場也制作了南沙香云紗歷程墻,參觀者可以通過展板上的圖文信息全方面、多角度的認識到嶺南瑰寶香云紗。
廣州市南沙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歐陽健華先生出席了活動并致辭。他表示,南沙的香云紗染整技藝,對內凝聚風情民俗,對外傳遞珠三角水鄉人民獨特的生活智慧和美學追求。南沙區多年來一直在傳承以及發展香云紗方面不遺余力,積極鞏固和凸顯南沙作為香云紗原材料產地的地位,助推南沙香云紗產業轉型升級,構筑保護香云紗服飾設計知識產權的盾牌,搭建企業與設計師互惠共贏的合作平臺。同時,越來越多的新銳設計師,把目光著眼于南沙香云紗文化的傳承上,通過香云紗這個媒介,守住文化根脈,擦亮非遺品牌,講好南沙故事。
在活動中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 金憓女士 帶來了一場精彩的香云薈萃時尚秀,她在走秀中展示了以非遺香云紗創新設計為核心,以多元的生活場景為靈感的原創香云紗服裝。通過色彩融合、款式解構、國風印花以及現代化的配飾建立起中國傳統的香云紗文化與當代美學之間的連接,用更年輕的設計語匯承接了傳統工藝的質樸。從設計創意到最終成品的呈現,都展示了一場屬于中國美學的視覺盛宴,通過香云紗的活化,促進中國傳統香云紗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千玉香約”品牌服裝高定創始人、香云紗高級設計師 千玉女士 也帶領著設計團隊,為大家上演了一場視覺盛宴,她在千玉香約時尚秀中展示了40套原創設計。本次展出的服飾均由千玉女士獨立設計完成,整體的設計理念講究以自然為色、草木為本,傳承中華文化,講好中國故事。千玉設計師以傳承非遺作為其服裝設計首要理念,在非遺傳承路上一直踐行匠心使命,重拾了香云紗制作過程中的工匠精神。在設計上不斷尋求突破,希望讓更多的人認識到香云紗的價值所在,并讓它溶進人們日常生活中,她所創立的“千玉香約”高訂品牌服飾,被眾多香云紗愛好者所追捧。
傳統非遺與時新設計的融合,是南沙香云紗的當下發展推陳出新之路,現場的舞蹈藝術者們結合南沙香云紗新時代的人文情懷和情境效果,對舞蹈進行創造性編排,創作了舞蹈《穗女曬莨》與《最·香云》。舞蹈藝術家們用靈動的舞姿詮釋了南沙香云紗的故事,以其精彩絕倫的表演,為觀眾帶來了一場視覺和藝術的盛宴。
在本次香云紗座談會上,主持人邀請了傳統工藝類高級工程師 周曉剛先生、云紗星韻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兆榮先生、映宇宙集團高級副總裁兼總編輯 夏曉暉先生、“千玉香約”品牌服裝高定創始人、香云紗首席設計師 千玉女士、華南農業大學藝術學院院長、中國十佳服裝設計師 金憓女士、非遺生活美學獨立原創設計師 拾塵女士、非物質文化遺產”針線手工服飾制作技藝”傳承人 李柏亨先生、廣東宇翔香云紗文化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海波先生、南沙花園酒店總經理 龍偉彥先生 共同上臺參與會議。
此次座談會由廣州市南沙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 魯輝女士主持,座談會從“南沙是香云紗原材料產地”出發,基于“溯源-追本-傳承-新生-共創”五大主題與各行業精英代表共同探討,描繪南沙香云紗未來畫卷。
參會嘉賓在座談會上就南沙香云紗當下的發展給予高度評價,并對未來的前進方向進行詳細分析。在魯輝女士與映宇宙集團高級副總裁兼總編輯 夏曉暉先生對話前,屏幕上播放了由廣東映客拍攝的視頻作品《生生不息》,該視頻以短視頻的形式重現了香云紗的制作工藝,夏曉暉先生就視頻創作理念進行解讀。活動現場進行了隆重的“南沙香云紗推廣大使”授牌儀式,廣州市南沙區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局長 魯輝女士和南沙區欖核鎮黨委書記陳義生先生為周曉剛先生、羅兆榮先生、夏曉暉先生、千玉女士、金憓女士、拾塵女士、李柏亨先生、周海波先生、龍偉彥先生授予“南沙香云紗推廣大使”榮譽。同時活動現場為云紗星韻紡織品有限公司總經理羅兆榮先生頒發廣州市南沙區欖核鎮香云紗產業聯合會會長牌匾及聘書。
希望通過本次“撥開云紗 創新生”南沙香云紗設計師時尚交流秀,鼓勵設計師們以不同創作手法、創作思路相互碰撞。為多樣性、時代性的南沙香云紗作品呈現和創新融合提供土壤,讓南沙成為香云紗設計師共同的舞臺。號召廣大青年設計師瞄準南沙香云紗時尚前沿、抓住大趨勢,牢牢把握新時代與非遺接軌的發展契機,讓產自南沙的香云紗可以作為南沙名片助力“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推動嶺南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