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6日,在紐約布魯克林區被譽為未來場館的Barlays Center內,紐約時裝周的走秀正在進行中,模特寬大的衛衣上顯現了中國的禪學體系意象與傳統書法,這不是中國元素第一次出現在國際時裝周的T臺,但與此前不同的是,這場秀的主角來自中國的高街潮流品牌INXX。
2010年前后,源于對中國市場的強烈需求,LV、香奈兒等大品牌開始在設計中加入中國元素,一時間旗袍、龍鳳刺繡、山水畫等元素侵入整個時尚圈,顯得另類而大膽。這些對于見慣了優雅黑裙的西方觀眾來說或許是一種創新,但對于中國觀眾,我們看到更多的評價則是“辣眼睛”……
在那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明星開始穿著刺繡龍袍亦或是大花裙走上紅毯,中國元素再次成為一種焦點與流行趨勢,然而這種呈現方式依舊讓很多中國人感到尷尬。
“因為他們(國外設計師)理解角度不同,國人理解也會產生些偏差。”INXX聯合創始人毛利云說。
2013年,他們在香港創立了潮流買手集合平臺INXX,代理近72個海外潮牌的同時,也組建了自己的設計師團隊,創造了包括INXX在內的諸多自有品牌,并把供應鏈、渠道開放給設計師。隨后,INXX看到了潮流在內地市場的潛力,同年進入內地開設了杭州與廣東分公司,并將中國區的運營總部設立在杭州。
近日,毛利云接受了鈦媒體專訪,關于如何打造可以代表中國的高街潮流品牌,4年過去,他們有了些自己的經驗。“在紐約時裝周的那場秀反響不錯,我們想把中國的文化帶出去,同時也會把國外的設計元素和設計理念帶回國內,不久也會在美國、日本、巴黎設立公司和showroom,甚至還會和時尚機構深度合作。”
關于潮牌生意,從業者的共識是:“有逼格地賺錢”。如果定位是一個有態度的潮流品牌,這就意味你的東西不能滿大街都是。不一味的追求爆款,同時也注重線下門店消費體驗,才能讓你被真正的潮流愛好者們所接受。
目前,INXX在內地已經開了80多家門店。開一家線下門店意味著高昂的成本,如果沒有足夠的毛利空間將難以承受,這也是一些線上著名品牌、買手集合平臺難以到線下施展拳腳的原因。
INXX在銷量上80%來自自營品牌,20%來自海外潮牌代理。
然而,有些一味追求設計感少量海外品牌不一定好賣,因此,INXX將自己旗下的品牌兼顧了足夠的實穿性加入了設計考量。“這樣給了我們良好的利潤空間。”毛利云對鈦媒體記者說。
supreme從美國火到了中國,《中國有嘻哈》的熱播讓人們稱2017為嘻哈元年,那些個性十足的潮牌服裝也變得不那么小眾,而是眾多渴望與眾不同的年輕人的首選,但對潮牌買手店來說,需求有了,供應仍是個問題。
“哪怕有現成的貨讓你訂到,到中國最快也要30天。30天,這對零售業來說,周期過長了。”毛利云說,如何縮短時間,與海外品牌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甚至包括共同設計,供應鏈共享),這是要考驗代理方的能力問題。
“你有錢,你一下買下代理權,兩年內把品牌做爛......之前很多品牌合作都是如此。”毛利云說。但海外品牌不喜歡這樣的合作模式,“他希望你做出品牌想要的態度”。
要做出這份“態度”,注定了任何潮牌代理生意都不可能是一樁快生意。
潮牌講究基因和品牌調性,這些要通過線下門店形象的營造傳遞給消費者。門店數量也是門學問:據估算,定位中高端的INXX同名品牌店在中國計劃開300家以上,但高端的“X”買手集合店只會開3-4家。
此外,品牌與定價是相互關聯的。當一個服裝品牌能夠把定價設在700-3000元,在價格上就完全不遜于海外潮牌。INXX的定價策略基于客群的不同,對于線下和線上門店有不同的布局。把價格300元起,副線貨品放在線上,700-3000元的主打款放在門店——后者貢獻了INXX大部分的銷售量。
對于潮流愛好者來說,本土潮流品牌是否具有競爭力?如果從消費的角度出發,INXX究竟要怎樣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和認可?
在supreme門店前排著長隊的年輕人臉上洋溢著興奮,盡管他們也知道,這次的聯名限量版,很可能又買不到了。包括supreme在內的諸多潮牌追隨者希冀尋找到同類,源自小眾圈子的潮牌,則給了他們一種文化歸屬和身份認同。
“以前我們撞衫覺得尷尬,現在穿潮牌撞衫覺得高興——他跟我是一卦的。這已經是完全不同的消費理念。”在毛利云的理解中,穿潮牌與穿快時尚最大的區別在潮牌附帶的價值觀、品牌氣質,這些東西聽起來有些虛無,但對于認可品牌的消費群體來說,購買力源自發自內心的“喜歡”。
投資了國內潮牌密扇的清流資本執行董事劉博曾在一次采訪中表示,在中國潮牌正處于爆發的前夜,一味引進國外品牌終究不能成為市場主體。
作為第一批興起的國內潮牌,INXX近日計劃推進近億元的B輪融資。
資本對于有品牌運營、設計和供應能力的潮牌保持看好,只是潮流作為一種生活方式,有其文化土壤,嘻哈熱能夠帶動同屬性的潮牌熱銷,而真正培育一個有內涵的國內潮牌,最需要的恐怕還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