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一些國際品牌的服裝屢屢曝出存在質量問題。據國家質檢總局最新公布的《2016年6月進口工業產品不合格信息》顯示,進口服裝問題突出,不合格原因涉及色牢度不合格、PH值不合格、甲醛含量超標等。
其中,由海恩斯莫里斯(上海)商業有限公司從土耳其進口的H&M品牌化纖制針織男式T恤衫,因PH值不合格被銷毀,數量3000件;22364件由迅銷(中國)商貿有限公司從孟加拉國進口的UNIQLO品牌男式牛仔襯衫,因PH值不合格被退運。
此外,Eleven Paris、Levis、VERSACE、TOPMAN等國際品牌的一些服裝產品也出現在不合格名單中。
當心:不合格服裝或引發疾病
那么,服裝所含PH值、甲醛不符合要求,對人體健康究竟有哪些隱患呢?
① PH值超標:破壞酸堿平衡,引發皮膚過敏。據了解,服裝在印染和加工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很多化學物質,因此,一定范圍的PH值是保證皮膚健康的一道有利屏障。
由于人體皮膚正常PH值略呈酸性,可以保護人體免遭病菌感染,但如果服裝PH值過高,堿性過大,刺激性增強,就很容易導致皮膚表層的天然屏障遭到破壞,人體本身中性偏酸性的皮膚受到刺激,產生灼傷感,滋生細菌,引起疾病。比如出現紅斑、風團,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如果過度搔抓,還會導致表皮破損,繼發細菌感染。
② 甲醛含量高:刺激皮膚黏膜,引發呼吸道疾病。值得一提的是,服裝中的甲醛超標也是一個大問題。甲醛的主要作用是服裝防皺、防縮水,提高服裝顏色鮮艷度。
但是,如果生產企業使用含有甲醛的廉價助劑,就會導致服裝在人們穿著和使用過程中逐步釋放出游離的甲醛,通過人體呼吸道、眼睛,以及皮膚的接觸,誘發病癥。比如,在接觸衣服的部位出現皮膚發紅發癢,起風團,嚴重的還會起水皰、大皰,甚至繼發感染。如果人們長時間穿著甲醛超標的服飾,還會引起慢性呼吸道疾病、結膜炎、咽喉炎、哮喘、支氣管炎等。
現狀:進口服裝產品質量堪憂
進口服裝自2011年納入法檢目錄以來,國家和地方政府多次出臺擴大進口政策,進口服裝報檢批次和金額連續5年增長。然而,進口服裝的質量安全與日益擴大的消費需求還有一定的差距,質量安全亟待提高。
① “快時尚”品牌整體質量堪憂。近年來,“快時尚”品牌進口量不斷增大,但是不合格率一直居高不下。盡管“快時尚”品牌以速度和價格取勝,但質量水平卻不盡如人意,缺少嚴格的質量控制環節和針對中國標準的檢測。對于“快時尚”品牌而言,從長遠來看,為了追求快速而忽略產品質量,這種做法對于企業的發展是很不利的。
② 部分進口服裝不合格率較高。由于對我國標準法規掌握和執行力度不一,有些品牌對產品質量控制水平較好,而有些國際奢侈品牌和一線品牌的不合格批次則較高。在奢侈品進口量劇增的同時,問題消費品紛紛涌入國內市場,不僅擾亂了正常進口市場秩序,而且對消費者的權益也造成了損害,國內消費者對洋品牌的盲目崇拜亟待改變。
問題:暴露供應鏈管理漏洞
事實上,H&M、UNIQLO等國際品牌服裝質量不合格問題并非個例。日前,喬治阿瑪尼(上海)商貿有限公司向國家質檢總局提交了召回計劃,召回部分進口品牌童裝。據該公司統計,中國大陸受影響的產品數量共計48件……
那么,知名服裝品牌屢上黑榜,暴露了哪些管理漏洞?
① 處罰力度弱、違法成本低。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快時尚”品牌在中國受到追捧。但是,部分商家為了搶占市場,只以“新”和“快”取勝,卻忽視了產品本身的質量。然而,即使被查出有不合格產品,由于單件產品成本低,退運或銷毀等措施仍無法起到足夠的警示作用,使得“快時尚”品牌雖然屢屢被曝不合格仍大行其道。
② 監管部門的管理手段單一。據了解,抽查是我國服裝質量監管的主要手段,甚至是唯一的手段。同時,我國各檢驗機構的檢驗水平差異較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抽檢結果。更何況,一件服裝能不能抽檢合格,從根本上講,這完全取決于面料和輔料是否達標。然而,監管部門沒有對源頭把關,產業鏈尾端的產品質量又怎么能得到有效控制呢?
監管:不合格服裝不得流通
據質檢總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服裝屬于一般消費品,依據《產品質量法》,在進入流通環節前,無須進行強制性檢驗。但生產者有檢驗義務,須進行出廠檢驗或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檢驗,合格后方可進入市場。
對于產地在國內的國際品牌服裝,監管部門如何進行監管?
據了解,質檢總局采用的是監督抽查的方式,分為質檢總局主導的國家監督抽查和地方技術監督局主導的地方監督抽查兩種。質檢總局的抽查主要集中在生產環節,由國家法定檢驗機構按國家強制性標準及企業明示質量要求等,對樣品實施安全項目檢測及主要性能指標檢測。在監督抽查過程中,質檢部門對質量不合格服裝生產企業將進行責令整改,要求企業查明原因,產品合格后才可繼續銷售。而對于抽查過程中發現樣品服裝出現嚴重質量問題,如安全檢測不合格、違反國家強制性標準等,質檢部門將依法對其進行立案查處。對情節特別嚴重者,將移交公安機關進行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