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2015年度全國進口服裝產品質量狀況》白皮書,通報了2015年度全國質檢部門在進口服裝檢驗監管方面的統計數據和相關產品質量安全信息。
據統計,2015年,全國質檢部門共實施進口服裝檢驗74877批,同比增長6.32%,貨物總值達12.89億美元。其中,抽樣檢測進口服裝31312批,檢測抽檢率為41.82%,比去年增加了8個百分點。同時,全國檢測抽檢進口服裝質量安全不合格率為5.87%,同比下降1.62個百分點。
進口服裝的檢驗包括外觀檢驗和質量安全檢驗,不合格情況主要為纖維成分含量、色牢度、pH值和中文標識標簽等。對于中文標簽和纖維含量不合格的產品,可經整改合格后進口,而對于安全衛生項目不合格的產品,均作退運或銷毀處理。
白皮書顯示,按照原產地和地區來統計,2015年度進口服裝質量問題最多的是孟加拉,占不合格總批次13.35%,取代了去年的意大利躍居榜首。從批次不合格率來看,最嚴重的國家與2014年相同,仍然是美國,不合格率高達10.28%。
在質量安全項目檢測中,纖維成分項目不合格1045例,占總體不合格批次的54.37%,在所有質量安全項目中所占比重最大,同比上升了11.72%。其次為色牢度和pH值,占比分別為23.36%、15.82%,甲醛項目不合格占比為5.83%。據介紹,安全項目不合格會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隱患,其中甲醛超標可能引發呼吸道和皮膚炎癥等。
纖維含量屬于消費者比較關注的一個項目,也是服裝企業向消費者傳達產品部分價值的直接方式,如果服裝面料的實際纖維成分含量與標注的內容不符,則構成欺詐行為。而色牢度不合格的問題主要出現在色彩較為鮮艷的服裝上,尤其在一些“快時尚”品牌中尤為嚴重。
據介紹,纖維成分是2015年進口服裝質量安全項目中不合格率最高的項目,主要是申報纖維種類及含量與檢測值不符,存在以次充好、纖維名稱不規范等問題。造成這個問題的主要原因包括:貿易中的商業欺詐行為,以次充好、謊報、虛報現象;使用低性能、低價值的纖維卻標為高性能、高價值的纖維,或者故意將高性能、高價值纖維含量標高,提高產品檔次,誤導和欺騙消費者等。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服裝 流行資訊頻道:http://www.ggjmjx.com/info/c010.html
想接單,請點擊“服裝加工訂單”:http://fzjg.tnc.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