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家福檔案
丈夫 沈堅 公安系統的工作人員
妻子 唐紅英 “西子女紅紉縫技藝”第四代傳人
兒子 沈飛 “西子女紅紉縫技藝”第五代傳人,今年將回國正式接班
新年愿景
一是打造中國裁縫自己的設計品牌,并推出高級限量成衣;二是展示“西子女紅”技藝,傳承傳統的手工工藝,將復刻一批百年前的旗袍、肚兜、荷包、兒童服等,再現傳統女紅技藝的魅力。
2014年,杭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添了一項——西子女紅紉縫技藝,牌匾就掛在唐紅英的店里。母傳女,婆傳媳,傳到唐紅英這輩,已是第四代傳人。
她的手藝得傳自母親茆鳳貴,至今她的店里還保存著她們用過的八角針線扁、頂針、鐵板、針錘、烙鐵、熨斗、菜刮、割刀等古老的制作工具,還有長輩們親手縫制的旗袍、衣物等,都有上百年歷史了,卻依舊光彩如新。
如今,唐紅英和兒子設計的高級定制服裝品牌“TS”已經吸引了德國、美國等客人前來定制服裝。而在法國著名esmod國際服裝設計學校就讀的兒子沈飛,今年將畢業回國,以第五代傳人的身份正式接班“西子女紅”。
從小耳濡目染 空下來就拾起針線
唐紅英小學的時候就開始幫著媽媽打下手,簡單地縫個花紋,織個毛線都沒問題。
等她大了,女人圍坐一起縫制衣物的氛圍已經沒了,商店里開始賣各式衣服,大家都忙著上班,誰都沒有心思再做女紅。但唐紅英卻仍然堅持著,生下孩子后,她就在湖墅南路開了家小裁縫鋪。
“當時覺得自己開店挺好的,家庭事業兩不誤。”唐紅英記得,剛開店大家也不知道她手藝怎么樣,她就貼了張紙“拷邊5角”,這么小的活兒也接。她說自己心態還不錯,不一定要大單子,小活也認真做,時間長了受到認可。
“當時印象很深有一部電影叫《廢品的報復》,主角是一家制衣廠的工人。他不喜歡自己的工作,釘紐扣時敷衍了事,還經常偷工減料地在衣服上隨便繞幾針。結果有次他穿的衣服出了問題,罪魁禍首正是他自己。”這部電影讓唐紅英在創業初就暗下決心,不論將來生意做得多大,服裝的品質是首要把關的,在她手里絕不容許出現有問題的衣服。
唐紅英的丈夫沈堅是一位公安系統的工作人員,平時工作也很繁忙。唐紅英說,自己的事業如果沒有丈夫的支持是做不下去的。“我們家里都是互相理解和幫襯,像我店里燈、電熨斗壞了,縫紉機的小零件出問題,都是我先生幫忙修。現在他很支持我和兒子的夢想,可以說做中國服裝品牌是我們全家人的夢想。”
2
班里年齡最大的學生 兒子跟著在課堂上畫畫
“我的媽媽算是我的啟蒙老師,但對于女紅一直沒有經過系統地學習,恰好那時杭州絲綢工學院開了一個服裝設計濃縮班,脫產學習一年,我就報名去參加了。”唐紅英那時已經30多歲了,是班里年紀最大的學生。她每天早上騎著單車去學校,而且總坐在第一排聽課。
有一次美國老師上立體裁剪課,雖然聽不懂英語,但盯著他的手勢看,基本也明白了。“他的手藝很流暢,我就想著什么時候能把國外的工藝和我們的傳統工藝相結合,形成一種新的流派,把我們西子女紅的技藝發揚光大。”
到了最后兩節課,兒子沈飛放假沒有人管,唐紅英就帶著7歲的兒子一起去上課。怕兒子坐不住,她就給兒子紙和筆,讓他跟著老師畫畫。她回憶說:“那天我們正好在畫一件男裝大衣后背圖案,我兒子畫好后,老師看了也覺得很好,說這個孩子有天賦。”
“但我從來沒想過他要來接班這回事,以前還有人跟我開玩笑,你怎么不生個女兒啊,生個女兒就可以把手藝傳下去。小時候兒子也沒表現出對服裝有什么特別大的興趣,我也沒有刻意培養他,他選擇做服裝設計,我當時感覺非常意外。”唐紅英沒想到,兒子說到做到,踏上了服裝設計的道路。
3
兒子設計媽媽制作 他們要做中國特色品牌服裝
今年將是沈飛在法國就學的最后一年,他最近正在忙著自己的畢業作品。沈飛在微信里表示,馬上就要回國和媽媽共同開拓夢想,打造中國特色品牌服裝,走出國門,登上世界的舞臺。
他選擇服裝設計這個行當,也是偶然之舉。高二要面臨選擇人生方向的時候,從小在母親裁縫店里長大的沈飛,突然決定要學服裝設計,幫媽媽傳承西子女紅。當時唐紅英覺得兒子很難做到,因為他沒有任何的繪畫基礎,僅4個月準備時間,要達到別人多年來的繪畫水平,困難可想而知。但兒子堅持和努力,考取了浙江理工大學的服裝設計專業,巧的是,這一專業的前身正是杭州絲綢工學院服裝設計專業。
大一完成基礎課程,兒子就決定選擇去法國深造。“現在只要他回國我們在一起的時間,不是討論設計就是選擇面料。兒子說,國外大牌定制也是堅持用鉛筆打樣,待顧客穿過樣衣后,才正式在布料上動手,這也堅定了我手工定制的決心。”唐紅英感慨道,做一個國際品牌,傳承“西子女紅”,并非一代人的事,她希望能將這個技藝與夢想傳承下去,讓中國制造,成為世界的潮流。
更多精彩內容點擊服裝資訊頻道:http://www.ggjmjx.com/info/c010.html
想接單,請點擊“服裝加工訂單”:http://fzjg.qf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