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在坯布市場里轉,聽到幾家公司在做校服面料,可能是日有所思吧,昨晚夢里隱隱的把我帶回了過去,也帶出了對校服的串串回憶… …
我的童年是在文革后期度過的,懵懵懂懂的感覺學校里都是些穿著綠軍裝臂上戴紅箍的紅衛兵,印象中很少有單個的人影,都是一片片的,很酷很神秘!這也就是對當時所謂的校服最初的印象吧。
真正印象深刻的還是上了初中后,學校發了第一套校服,因為那是80年代初期,人們的生活條件都不是很好,所以初中三年每個人就買一套校服,發校服時的樣子至今還記憶猶新,由于初中正好是長身高的時候,所以每個人定的衣服都很肥大(要穿三年呢),褲腿要向上折好幾折,袖口向上挽好幾折,我穿著還是大,因此只能褲腰也向上卷兩折,但每個人臉上都是喜氣洋洋的。學校對校服要求的穿著很嚴格的,每天上學都要穿,不穿不準進校門,校門口有值周的老師和學生檢查。校服著裝本來就是為了統一規范,可總有那么幾個愛美的女孩子要在校服上花點心思,有的偷偷繡朵小花,有的貼個卡通小圖片,我班還有個女同學去裁縫那里偷偷將上衣收了中腰;男同學愛耍酷,只要在沒有老師看到的地方,敞懷是必須的,還要把兩只手臂挽的高高的,或者一只褲腿挽的高高的,領子必須是立著的。還會經常看到幾個文靜的女孩子,將手縮進長長的袖口里,羞羞的用嘴叼著袖頭玩。當時的校服面料是滌蓋棉的針織物,滌綸這一面在外面,棉的一面在里面,衣服打開會明顯感覺到兩面的顏色深淺不一樣。最愛壞的就數拉鏈了,不是牙子掉了,就是兩頭開叉了,幾年下來很多同學都成了修拉鏈的師傅了。衣服很禁磨,三年還真穿不爛。最有意思的是到初三畢業時校服由于每個人保管使用的情況不一樣,成長情況不一樣,當初買的時候預留的尺碼不一樣,在照畢業照時那真是華彩競放,有的破了還幾個洞,有的洗的顏色都快褪沒了,最有意思的是大力同學,褲子就像七分褲,露著兩截大粗腿,至今想來仍忍俊不止!
關于校服的以后的印象就是兒子上初中了,那時校服就是一年一定了,兒子第一天穿校服回來,顏色比我們那時鮮艷多了,面料是長絲針織的,很結實,洗起來很好洗,衣服干的也快,但就是有個缺點:怕掛。只要遇到有毛刺的地方就會拉出來一個長絲條,修都很難修,經常看到我愛人拿著打火機去燒毛頭。
一晃又一個十年過去了,前幾天我們樓上的鄰居的孩子要開學剛發了校服,在那里嘮叨這校服有味道,穿時間長了癢什么的,要去找學校理論。我拿過來看了看,衣服有商標,雖然是化纖的,但原料早已經不是以前能比的了,還是四面彈的,單單看拉鏈,還是YKK的呢,鏈頭和鏈牙寬大結實,收拉順滑。是呀國家發展的真快呀,人們對產品的要求也確實高了,也更關注面料的內在品質了。校服雖然是面料里非常小的一塊,但也反映著紡織行業的發展變遷,我想小小一件校服也定能夠喚回你那青澀的記憶吧!也希望我們的紡織行業日益發展,研發出更多更好的校服面料來讓我們的孩子安全使用!
找校服面料請搜潤澤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