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穿風衣的季節了。你發現了嗎?很多風衣后面總會有一塊“多余”的布料。風衣背后為何要這樣設計?這塊“多余”的布料是用來干嗎的?
多樣的風衣設計
風衣背后的這塊布,形態十分多樣。最常見的是“一片式”設計。除了“一片式”的設計以外,將這塊布料一分為二的風衣也不在少數,有些品牌直接將兩片式“升級”成了讓人眼花繚亂的“交叉款”和“蝴蝶款”。
但品牌們雖然推出了各式各樣的款式,卻并沒有征服所有消費者,不少網友表示這塊布不光沒什么用處,穿上之后還顯得整個人特別臃腫,并且由于材質的問題,如果不打理,這塊布能翹出千奇百怪的形狀,讓人看起來邋里邋遢。
當然,這塊布料也有支持者。他們認為這種設計增加了衣服的層次感與立體感,再搭配上腰帶會顯得腰細。
那么,這塊讓人又愛又恨的布料,到底有什么來頭?
風衣自帶的“小雨披”
從風衣誕生的背景來說,這塊布在設計之初就不是為了美觀——它是用來擋雨的。
風衣誕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當時英國士兵的“戰袍”,也可稱其為戰壕大衣。
當時,英國陸軍總是在陰雨連綿的天氣里蹲在戰壕里作戰,在風衣被發明出來之前,他們穿的是呢大衣和帶著涂層的棉衣,野外惡劣的環境再加上“拖泥帶水”的衣服,讓士兵們叫苦連天。
為了讓士兵們更好地適應作戰的環境,英國軍隊開始尋找一種防風防雨還保暖的作戰服。當時,Burberry 和Aquascutum都發明了防水布料,因而成為英國軍隊的供應商。
這種大衣便是風衣的雛形,被稱作Trench Coat,即戰壕大衣。
風衣誕生的特殊背景,也就決定了在最開始,它的功能性遠遠大于觀賞性。它最初的款式為前面是雙排扣,領子是能“開關”的拿破侖領,配有腰帶,有肩襻、袖襻、槍檔等,在背上還有雨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那塊布料,Burberry官網對它的描述是“a storm shield covers the upper back”,意即(風衣)上背部有一塊可防風雨的布料。
那這塊布到底是怎么發揮作用的?
將風衣的腰帶系好后,后腰處的衣服會被束緊貼著身體,這會與背部的防雨布產生一個空隙,雨水即使順著防雨布滴落,也不會打濕腰間的衣服。
此外,它的材質也非常重要。一戰時期,風衣的材質都具有防雨的功效,比如Burberry風衣的布料為嘎巴甸(Gabardine),該面料具有防滲雨的功能;Aquascutum的風衣使用的是一種獨家的防水布料,這種布料在一戰前就被制成衣物供士兵們使用。
隨著戰爭結束,風衣不僅沒有消失,還變成了人們的日常服飾。
20世紀30年代后,風衣逐漸出現在大熒幕上。風衣進入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逐漸成為一種經典服飾。
如今,一些風衣的設計仍保留了最初戰壕大衣的一些元素,比如肩章、腰帶以及我們今天討論的防雨布。但是脫離了特殊背景后,風衣的功能性也不再必須,比如現在很多風衣的材質并不非常防水,理論上,風衣后背處的那塊防雨布也可以被簡化掉。從功能性來講,風衣有無雨罩的設計對于消費者來說并不是很重要。
有些品牌也意識到了雨罩可能對有些消費者來說是累贅,于是便將雨罩等設計舍棄了,服飾品牌也給風衣做了不同程度上的減法。
不過,當風衣的經典元素逐個被“簡化”掉,那它到底是風衣,還是普通的大衣,二者的界限或許也會逐漸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