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都從事著和服裝有關的事業,但讓杭州杭派服裝商會會長吳文宏和溫州市服裝商會會長鄭晨愛在一張紙上簽個名,那還是頭一回。”寧波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國強這樣打趣。
事實遠不止如此。
昨天,在寧波舉行的2006中國服裝論壇上,浙江、廣東、福建、山東、安徽、陜西6省以及深圳、杭州、溫州、寧波4市的服裝協會(商會)負責人齊聚寧波,共同簽署了一份名叫《寧波共識》的協議。
在論壇上簽署協議并不多見,寧波市服裝協會秘書長張曉峰說,舉辦論壇,是給大家一個載體來探討行業問題。驅動大家達成《寧波共識》的動力,則是浙江乃至整個中國服裝業都在尋找的答案。
那就是,在當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服裝產業如何走向高端?如何進行區域合作和行業協同?
讓杭州的設計人才為寧波助力要的是地區協作共贏
紡織品貿易壁壘,服裝出口難題。來自全國的服裝行業專家拋出了一系列服裝行業的熱點問題。
而昨天的論壇中心,則放在了如何進行區域合作和行業協同上。
“這是以前我們所沒有思考過的一個全新議題。”張曉峰說,以女裝聞名的杭州為例。杭州的服裝產業優勢在于,服裝設計人才集中,研發實力較強;接近原材料產地,原材料的生產開發技術在全國領先;地域本身具有強大物流系統支持和輻射力。
優勢背后是缺陷的暴露——專業市場流通強大而營銷通路建設滯后,專賣體系尚未健全;注重個體服裝款式而缺乏整體品牌風格、形象,缺乏強勢品牌。
再看鄰居寧波。
以男裝走出國門的寧波服裝產業,有著以男裝聞名,已形成以西服、襯衫生產為龍頭,集針織服裝、童裝、皮革服裝之大成的龐大產業集群。缺陷則是,品牌缺少文化內涵,距國際化大品牌尚有差距。
“為什么不把杭州的優秀設計人才帶到寧波企業共同研發設計,而把寧波企業的品牌戰略,營銷專賣體系與杭州同行共享?”
張曉峰說,這就是此次論壇的核心,也是《寧波共識》所要表達的:在服裝產業上,地區間如何協作共贏。
每年一次的聚會,為了找出通病
根據《寧波共識》的商定,在簽署共識的6省4市代表的地區之間,將建立一套圍繞服裝產業促進和為企業服務的機構聯盟和合作聯動機制。“今后會以一種較為固定的形式建成一種機制。”
張曉峰介紹,比如參與簽署共識的行業組織,大家共同建立聯席論壇會議制度,每年在各地召開一次,每次確定一項重要主題,進行產業形勢分析、區域情況交流、新經濟概念和信息交流探討等議題,并邀請中國服裝協會和議題相關的國家、分地區的部門和機構領導專家參會。
其中規定,論壇以每年主辦地的服裝協會為該年的輪值主席。
跨區域、跨行業拓展兼并服裝業沒有不可能
不僅如此,此次《寧波共識》還確定了比較長遠的一些合作設想。
“我們在設想,現在各地都有服裝行業的會展和節慶,能不能將各地的服裝展(節)緊密合作,共同創辦區域性、聯盟型主題博覽會、交易會等,聯合開展國際經貿交流和合作。”
另外,還可以組織企業進行區域合作、區域投資、品牌合作、技術合作和人才合作,形成國內地區間服裝產業乃至經濟發展的聯動格局。協同優勢服裝企業開展跨區域、跨行業的拓展兼并,實施資源互補。
“在服裝產業上,任何東西都可以大膽地突破和創新。” 張曉峰說。
另外,考慮到寧波在服裝產業上的地位和優勢,《寧波共識》確定由寧波市服裝協會負責建立資訊情報交流機制,設立論壇信息資情智庫,實現全國各地服裝產業信息共享。(都市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