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米歇爾第二次登上《Vogue》封面,新發型顯得年輕時尚。
J. Crew開襟羊毛衫、Jason Wu的裙子、Isabel Toledo的黑白套裙都是美國本土品牌。
2012年,薩曼莎隨卡梅倫出訪美國,身著英國本土品牌Roksanda Ilincic非常優雅。
薩曼莎身著褐紫色維多利亞經典one piece連衣裙,簡潔高貴。
在2009北約峰會上,米歇爾穿了一件價值4000美元的Azzedina Alaia小外套。這趟歐洲之行,米歇爾造福了8家時裝上市公司。
2008,布呂尼隨薩科齊出訪英國,灰色羊絨裙灰色的貝雷帽,一改她被法國人指責過于招搖的形象,這套裙子出自Dior。
2010年,布呂尼穿著Dior曳地長裙迎接來訪的俄總統梅德韋杰夫夫婦,被指責過于性感。
當各國領導人在政治舞臺縱橫捭闔,他們夫人的著裝品味和舉手投足同樣備受關注。自從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奧巴馬在奧巴馬總統的第一任就職典禮上穿了華裔設計師吳季剛(Jason Wu)所操刀的白色嵌珠露肩曳地長裙之后,各國的第一夫人都紛紛在公開場所支持本土設計師品牌。一時間,時尚界因為第一夫人的時尚效應而風起云涌,不僅一批設計師因此名聲大振,一系列平價服裝也成為暢銷單品。可以說,第一夫人成了一國的“時尚代言人”,也是時尚業的有力推手。而紐約大學商學院金融教授大衛·耶麥克萌生了一個念頭,用時裝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股價來量化美國第一夫人著裝的金融影響。
“我打聽一下,您這套衣服花了不少錢吧?”第一次以美國第一夫人身份亮相熒屏的米歇爾·奧巴馬回答主持人,“不,這是在J. Crew買的。”J. Crew集團的股價像被電擊一樣,第二天就上漲了8%,至周末上漲了25%。到節目播出后的14個月,這個平價品牌的股價累計上漲了175%以上,在資本市場獲得18億美元的收益。如今,媒體仍時不時會把這個牌子和第一夫人聯系在一起。
“第一夫人的服飾不僅代表時尚潮流,更充滿了金融色彩。”紐約大學商學院金融教授大衛·耶麥克萌生了一個念頭,用時裝制造商和零售商的股價來量化美國第一夫人著裝的金融影響。
耶麥克將每股超額收益率乘上米歇爾亮相前一天該股票的市值,計算出“米歇爾效應”的總價值——這些企業的股東總共獲得了26.7億美元的回報。平均下來,每次米歇爾公開亮相,可以創造出1400萬美元的超額收益。
2012過去一年中,“米歇爾效應”輻射了29家公司,23家在美國上市,6家在海外上市。其中,奧巴馬夫人鐘愛的18家公司平均市值上升2.3%,遠超明星帶來的0.5%升幅。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當數米歇爾2009年的訪歐之旅。3月31日到4月6日一周內,米歇爾隨丈夫訪問了倫敦、斯特拉斯堡、布拉格等城市。當總統忙著參加G20和大西洋公約組織峰會時,第一夫人則敬業地執行著自己的任務,比如在白金漢宮和英國女王喝茶,會見她的同行——當時的法國第一夫人、前超模兼女歌手布呂尼。她們的會面被許多媒體稱之為“時尚對決”,世界各地大小報刊都孜孜不倦地對兩人衣著評頭論足。
米歇爾的歐洲之旅造福了8家時裝上市公司,包括7家美國公司和1家瑞士公司。接下來的幾天,這8只股票戲劇性地同步上漲,隨著奧巴馬夫婦旅程的全球關注度升溫,這些股票的上漲幅度也逐步提高。一周之內,這8家公司的收益在10%到35%不等,平均在15.5%。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同期平均收益只有6.1%。(信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