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對于多達800萬名的中國服裝經銷商來說,他們如何把握發展機遇?由中國服裝協會、中國服裝經銷零售商聯席會議主辦的“中國服裝經銷零售商聯席會議暨2010中國服裝經銷商財富論壇”上,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處長穆萱、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GANT品牌中國區總經理胡啟敬等就焦點問題展開了分析和探討。
眾多品牌商、加盟商、代理商參加了此次論壇。
趨勢一:
行業步入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的發展軌道
蔣衡杰指出,2007年中國服裝生產量達到歷史最高的612億件,2008年由于金融危機的爆發,中國服裝生產量受到影響,當年同比下降了10%~12%,降到560億件左右。而2009年的生產量又下降了12%。目前,中國服裝協會通過科學的模型推算出全國服裝產量是400億件。
中國服裝行業遇到了很大的風險,尤其是一些沒有品牌、沒有核心競爭力的企業,沒有掌握市場流通渠道的企業受到了挑戰。2009年初,中國服裝協會進行了一次調查,當時關停的生產企業估計在15%~20%。現在,后危機時代到來,需要我們更加理智地總結發展經驗,也就是今后發展的機遇將建立在轉型升級、以質量效益為中心的發展軌道上,以創新實現加快發展。過去靠數量擴張的發展之路將出現拐點。
趨勢二:
百貨公司競爭優勢不斷弱化
穆萱所提供的數據告訴我們,目前國內渠道正在變革,百貨公司的競爭優勢在不斷弱化。如果百貨公司一直強勢出手,以“我說了算”的格局出現,市場一定會變化。現在小規模、小經營的百貨公司未來一定會被購物中心所取代。
購物中心的出現已經不僅僅是在販賣時裝、食品等,而是以超級生活館的模式來提供一站式的競爭優勢。比如韓國的樂天購物中心里,有像迪士尼一樣的超級樂園,巨大的室內溜冰場,甚至還有酒店,只要你有足夠的錢和精力,可以幾個月不用出來。除了大型的購物中心,還有一些越來越小的主題百貨出現,大約5000平方米甚至是3000平方米。雖然面積小,但市場定位清晰,注重服務和客戶的維護,加上管理和信息上的引領,發展得很穩健。那么,對于傳統百貨來說,未來應該如何走?兩個字:“全”或“精”。
趨勢三:
IT給服裝業帶來標準化發展
“IT技術的發展帶來了全球一體化的結果,而服裝發展也正在走向全球一體化,現在全球性的品牌都是在世界范圍內與面料供應商、流通商等戰略合作伙伴來完成產品或服務的。”韓國國家品牌委員會委員、前韓國服裝學會會長樸在玉介紹說,在全球化過程中,品牌公司可以實現低成本、高效率和高受益運作。比如,它可以第一時間反映全世界范圍內哪個國家哪個地區生產成本最低,自然而然達到節省成本的目的。通過快捷而全面的數據系統,它還可以極大地減低庫存、提高效率。
蔣衡杰也表示,如今,你走進一家店,不到5分鐘的時間也許就會有一個店長過來跟您打招呼:“您好,請問您是X先生嗎?”你不要吃驚,這是因為你隨身攜帶的VIP卡“出賣”了你。你一進該品牌的店門,無線感應門馬上就會感應到你叫什么名字,曾經買過什么產品,你的尺碼、喜歡的顏色等。現在先進的店面都有紅外線探頭裝在門外,可以隨時測試一天的客流量。甚至精細到在小推車或者小籃子里裝無線感應器,顧客推著購物車在店里什么時間、走過哪個地方都會顯示出來。
中國的服裝產業已經不是以往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是當今高新技術應用比較廣泛的產業。我們最新的信息技術、現代化的工藝技術再加上靈活有效的流通系統,必將為社會做出巨大的貢獻。山東青島的紅領服飾品牌在這方面就獲得了成功的經驗,它可以為紐約第五大街的一個常年離不開輪椅的殘疾人做服裝:服務人員量取幾個主要尺寸之后,通過郵件直接送到青島紅領總部;紅領拿到這個數據以后,立即在數據庫里找到最適合這個殘疾人人體的尺寸,進而精準制作、銷售。
趨勢四:
品牌、渠道全球化發展
中研國際首席管理顧問祝文欣說起了考察耐克在韓國總代理公司的經歷。該公司負責人向祝文欣表示,他們想要進入中國。祝文欣說沒想到的是,以前只聽過韓國品牌要進中國,現在是耐克的韓國最大代理商要進入中國,一是進入中國實體市場,二是在互聯網上銷售。作為代理商要進入中國,這說明了什么?未來品牌、渠道的全球化發展。未來,服裝省級代理商也將可能跨省會、跨區域甚至跨國界發展。這種趨勢已經逐漸顯示在我們的品牌和終端發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