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國的經濟形勢經歷了“V”形的反轉,而中國服裝品牌也經歷了起起伏伏。
被創意拉出來的第二產業鏈
有人將本土創意產業的弱勢看作是中國現代商業歷史短暫的結果。但隨著商業體系的逐步完善和消費者意識的覺醒,“大家都一樣”反而成為標準化制造體系下,企業家急于擺脫的尷尬。
為什么服裝產業給人一種傳統產業的思維定勢??為什么以8億件服裝換一架空客飛機成為沉重的浩嘆?一個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國服裝業一直沒有走出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的創新弱勢地位,在國際時尚產業呈現交流、交融、交鋒的新時代特征面前,首先承認創意的價值,然后讓創意有價值,把創意變成資本,并成為產業鏈的核心要素――這道方程式是擺在中國服裝人面前的緊要課題。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陳大鵬在今年接受記者采訪時不止一次地表述:在新的發展時期,自主品牌若想獲得成功,關鍵就是要抓住“第二產業鏈”。“第二產業鏈”是對品牌“軟實力”所涵蓋的重要元素的綜合表述。
“創意不是設計那么簡單的事情,從營銷到渠道,你要有自己的個性和想法,這就是創意。”派克蘭帝集團總裁羅建凡表述著自己對創意的觀點。
被十月圍城的內外貿
在擴大內需市場的政策拉動下,是徹底與外銷加工說再見,還是邊走邊看,在這一年中,不時牽動著企業老板們的神經。在分別涉足內外貿兩個領域的上海三潤服裝有限公司董事長景愛梅看來,外銷就像是一槍槍地打靶子,而內貿則更像是一場戰役。“我們現在內銷和外銷是兩個不同的團隊,以前,我們把外貿訂單接回來,并不需要考慮庫存,只要保質保量地按期交貨,就能讓企業成功運轉。而今做內銷,對市場的關注要比外銷多得多,環節也比外銷多很多。一個環節不到位,就會影響銷售。” 景愛梅談到。
“不是因為你是中國人,就能做好中國市場,不能被忽悠一把,再退回去做代工。”面對年初媒體紛紛報道外貿企業向內轉型的報道,北京派克蘭帝有限責任公司總裁羅建凡有著自己不同的看法。“對我們來說,不論是外銷進內銷,還是英雄不問出處的后起新秀,都要有適應市場快速變化的應變能力和競爭力。”
“三潤每年外銷產量是700萬件,但均價不到10美元,利潤低、附加值低、對人力的依賴過大等因素都影響到企業的可持續性發展,所以我們在不斷嘗試以品牌的形象走進國內市場。但我們不會完全轉向國內市場,畢竟外銷市場的優質資源不能隨便割舍。”景愛梅更傾向于兩條腿走路。
對于一個企業的發展評判,一年的時間就下結論,顯然有失公正。但在記者一年來的采訪記錄中,堅持原有軌跡不斷進行自我修正的企業成功案例占了絕大部分的比例。
被整合的產業鏈
今天的國際競爭已不是企業的競爭,不是產品的競爭,而是進入到一個前所未有的、全新的供應鏈的競爭時代。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國紡織服裝供應鏈各鏈點間的對接與協同將變得更加重要。
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有關芭比娃娃的案例曾讓不少老板唏噓不已:中國的玩具企業在制造芭比娃娃的過程中,以環境、資源、廉價勞動力為代價,制造出價值1美元的芭比娃娃,而這些芭比娃娃在美國沃爾瑪商場的零售價格卻是9.99美元。
我們過去更多的是在“硬1元”上面做文章,隨著產業國際化的提升,全球化的供應鏈條協作已成為不能回避的問題。
供應鏈的競爭是產品生產、設計、研發、銷售、物流配送、信息化管理、渠道建設等要素。而“軟9元”的產生,正是緣于除去生產環節外的其他環節。伴隨著專業化分工的分解與協同,中國紡織服裝品牌的集體競爭將達到一個更高階段。
在近日舉辦的創新年會上,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孫瑞哲曾談到,中國百貨業許多商品價格遠超歐美日百貨店同類產品價格,虛高的價格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費需求,中國制造所代表的物美價廉難以惠及國內消費者。
“盡管現在國內市場還是商業品牌唱主角,但在不久的將來,設計師品牌會占據重要的地位。如果渠道讓品牌感到更加安全,我們就會少交學費,走得更好更快。” 杭州杰施時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創意總監施杰也表示了對于供應鏈最后一個鏈條的擔憂。
被高估的文化產業
2008年下半年,動漫、電影、網絡游戲等文化娛樂產業在全球金融危機大背景下逆勢而上,成為“經濟寒冬”中的一股熱流,并且“十一五”規劃將文化產業作為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舉措,從中央到地方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文化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伴隨著2009年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出臺,越來越多的企業著手進行由動漫形象向服飾產品的挺進。動漫形象對于服飾產品的銷售究竟有多大的推動性?塑造一個婦孺皆知的卡通形象又要花費多少時間,多少財力?這些問題不是滿腔熱血就能解決的。
在華特迪士尼(上海)有限公司副總裁李標浦看來,創新變革是我們公司一個非常基本的一個要素,我們公司的三大發展策略,第一就是創新的內容,第二就是高薪科技的運用,第三是對國際市場的開拓。中國市場是迪士尼一個重要的策略性的市場,因此迪士尼上海樂園的獲批,將成為公司全球業務增長的一大亮點。
“動漫產業是一個讓人頭疼的話題,愿望美好,但收效甚少。”在羅建凡的觀念中,中國企業有些理想化。“不要道聽途說國外動漫怎么做的,我們就把身家性命押上去。雖然派克蘭帝有一個小魚,但我們不會刻意強調。我們更希望追求的是品牌實質的內涵。消費者購買的最終還是產品,沒有經過時間浸潤的卡通形象,很難令消費者掏腰包。”羅建凡更加傾向于把產品設計做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