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試水”中西部
“我打算進入鄭州一家服裝工業園,石獅這邊的也繼續做。”本地一家為某品牌服裝貼牌加工的企業的負責人吳先生表示,這家服裝工業園開出的優惠政策令他實在無法拒絕,“投資也不算太大,關鍵我看中的是未來。”在東南沿海這個紡織服裝業空前繁榮的地帶,像吳先生這樣被競爭優勢日漸明顯的中西部地區吸引過去的老板不在少數。
隨著“中部崛起”國家戰略的實施,東部產業包括紡織服裝行業也加速轉移,在安徽,九牧王、旗牌王、杉杉等國內知名服裝企業已在當地建立起大規模的生產基地。在湖北,李寧投資32億元打造由物流研發、鞋業生產以及服裝生產組成的三大基地;雅戈爾去了重慶、以純看中了成都。“原本我們這屬密集加工型,現在輪到中西部地區了。”石獅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一位工作人員認為,“試水”中西部的石獅紡織服裝企業未來將越來越多,“沒辦法擋住,沿海地帶的各類成本較之中西部實在是高,一些企業的老板私底下也反映過,想進入湖北、江西等中部地區的工業園,分擔市場風險。”該工作人員表示,紡織服裝業轉移到中西部是一個大趨勢,包括湖北、河南、江西、安徽等中西部地區頻頻高調亮出“服裝產業轉移牌”,利用各種優勢資源和相當優惠的政策吸引國內知名服裝品牌企業的加入,“現在整個中西部地區服裝產業量已經上來了”。
據2008年紡織服裝行業經濟運行數據顯示,自去年下半年開始的金融危機使得東南沿海企業普遍陷入困境,而中西部地區卻保持著良好的發展勢頭,包括江西在內的中西部省市逆勢而上。2008年,中西部8省投資比重較2007年同期提高了5.66個百分點,占全國服裝行業總投資的33.73%%,包括福建在內的東南沿海傳統服裝大省投資下降明顯,“未來這個比例還將繼續加大。”業內人士陳先生表示。
貼牌加工優勢漸漸被趕超
東南沿海曾經是貼牌加工的天堂,但隨著各類生產成本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訂單“蒸發”了,“產業轉移的因素很多,包括生產成本壓力、優惠政策吸引以及市場開拓的需要。”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表示,最根本的還是生產成本的壓力。一家為某知名休閑褲貼牌的企業老總表示,前幾年貼牌市場好做,一條褲子的純利少則10元、多則數十元,實力較強的貼牌企業一年下來至少可以賺個數百萬元,好的則可以賺到千萬元以上,“現在對方給的價格越來越低,純利好的也不到10元錢,差的只有3、4元錢。”該老總表示,整個生產成本尤其是人力資源成本基本上每年都在大幅度上升,“普遍來說,本地服裝業成本要比內地高出15%% 25%%,在整個東南沿海都是這種情況,‘沿海制造’的優勢正在被趕超”。
當初一些國內外品牌服裝企業之所以鐘情于石獅,一方面是因為從印染面料到貼牌生產整個產業鏈完整,另一方面是制造的服裝質量過硬,然而,現在中西部地區為了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已經在紡織服裝制造業的產業鏈上大動手筆,“雖然石獅在整個面輔料市場占據優勢且印染水平較高,但中西部地區現在的追趕之勢不可忽視,畢竟一個地區的服裝產業發展與國家戰略是分不開的。”陳先生表示,除了產業鏈之外,勞動力豐富以及人力成本低是中西部省市的“撒手锏”。日前,杉杉集團董事局主席在解釋為何到鄭州投產時,首先給出的理由就是,“河南勞動力豐富,人力成本低”。這也意味著,石獅等沿海地區的貼牌加工優勢在中西部的趕超下已不再明顯。
石獅貼牌服裝企業須走品牌路
本月初,《中國經營報》刊發的一篇訪談性文章《石獅:貼牌代工沒有未來》在業界引起強烈反響,若想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石獅貼牌服裝企業必須走品牌路,“正如這篇文章標題說的那樣,貼牌代工沒有未來,無品牌必亡,無非是時間問題。”業內人士陳先生稱。
一流企業賣標準、二流企業賣品牌、三流企業賣產品的概念在業界已流傳多年,“但石獅許多服裝企業還停留在三流即賣產品這個位置。”市質監局工作人員表示,雖然石獅有積極向一、二流企業靠攏的企業,但數量屈指可數,“休閑褲同業公會的一些會員單位給了我們驚喜,但在石獅,像這樣的企業又有多少呢?”石獅一家童裝公司的許總介紹,本地一家品牌影響力還不錯的服裝企業淡季時也做貼牌。在金融危機影響尚未散去時,企業做做貼牌增加收入抗壓無可厚非,但關鍵是不要回歸貼牌路,“其實石獅也有幾家這樣的企業,一開始也是做品牌,但做著做著就又走回到貼牌的老路。”市質監局工作人員認為,走品牌路意味著就要一走到底,中途放棄或轉向可能就會一無所有,“轉型歷來都會有陣痛,但風雨過去總會出現彩虹”。
早兩年的PPG、如今的凡客誠品借助網絡贏得了市場、樹立了品牌,他們均號稱自己的襯衫每天的銷售量達萬件,這是像雅戈爾、杉杉等國內知名企業夢想卻又難以企及的量。志在成為“中國ZARA”的美特斯邦威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年銷售額已突破50億元,業內專家把這家只運營品牌卻沒有自己的服裝生產工廠的企業成功的元素歸結為四點:品牌形象提升、產品設計開發、突破傳統生產模式、經營集聚品牌效應。美特斯邦威每年設計服裝新款式達1000多種,全國各地其中也包括石獅,共有200多個生產廠家為該公司定點生產,年產量高達5000多萬件。
業內人士陳先生表示,服裝產業同質化競爭程度極高,石獅服裝企業走品牌路不易,如何讓中西部省市的企業為自己的產品貼牌,這是石獅如今還在貼牌的企業應該且必須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