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近一半的服裝紡織企業都是出口型企業,而出口的衰退無疑重創了福建整個服裝紡織行業。 CFP/供圖
出口退潮中拼出自救閩商
重做貼牌加工“粗活” 全力更新軟硬件設備
在其他制造業還在為金融危機帶來的寒意感嘆時,率先受到沖擊的服裝紡織行業已經進入了快速的行動期,擺在他們面前的是兩條路,要么停產倒閉,要么另辟蹊徑尋找轉型之路。本報記者奔赴福建幾大出口貿易基地實地調查發現,在一批小企業消失后,“活著就是勝利”成為越來越多服裝紡織企業的共識,貼牌加工也由此悄然“回流”。
泉州小服裝廠基本滅絕
率先倒下的是中小企業,初冬的福建泉州東海工業區的街道異常冷清,這是大部分中小企業倒閉關張帶來的效應,“現在五六十人規模的服裝工廠已經基本滅絕,那些兩三百人規模的服裝工廠也掙扎在停產邊緣。”一位業內人士這樣描述他們正遭受的寒流。在他看來,正是過分依賴出口,才導致一部分企業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毫無招架之力。
據統計,在以泉州為中心的福建上萬家服裝紡織企業中,近一半的企業都是出口型企業,而出口的衰退無疑重創了整個服裝紡織品行業。
席卷而來的金融危機不僅僅讓許多國外訂單消失不見,還卷走了許多本來是“板上釘釘”的訂單,一些企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退貨潮,“退貨率非常高,買方找盡各種理由退貨。”一位服裝企業的老板談起自己遭遇的退貨潮依然情緒激動。
“明年的日子更不好過。”許多業內人士都斷言,金融危機真正的影響可能會在明年稍晚時間顯現,屆時服裝紡織行業將掀起一輪腥風血雨的鏖戰。
信奉活著就是勝利
面對突然來襲的“寒流”,“活著就是勝利”成為越來越多服裝紡織企業的共識。許多企業在調低預期的同時,都在積極尋找出路。
記者發現,在有“中國鞋都”之稱的晉江,貼牌加工正悄然“回流”。一直以來,很多晉江鞋服大企業把訂單分給廣東、浙江的企業,本地中小企業主要做國外的市場,而受金融危機沖擊,國外市場萎縮,一些中小企業主動出擊,要求為當地大企業提供配套和貼牌加工,而中間環節費用的減少也讓一些企業樂得把加工訂單分包給周邊的企業。
除此之外,大部分生存困難的外銷型加工企業開始轉攻國內市場,但是他們的出口轉內銷之路同樣充滿著艱辛和曲折,“進入國內賣場運行成本太高。”一位有意進軍內銷市場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不僅僅要面對陡增的運營成本,還得花大力氣調整產品結構以應對國內市場的消費需求。
“一逮到機會就能爆發”
盡管如此,相比長三角和珠三角同行面臨的困境,福建企業整體表現其實還算強勢,不少企業仍然能在惡劣的環境下生存乃至壯大。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耐克今年年底將在泉州增加5條生產線,這在正值寒冬的服裝制造業簡直是奇跡。據了解,由于耐克在泰國的部分廠房關閉,一些訂單轉移至國內,而代工生產鏈完整及領先的技術優勢正是包括耐克在內的國際大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到福建沿海的主要原因。
業內人士認為,福建鞋服企業之所以能在這輪危機中表現出來超高的抗風險能力,正是來自于很早就啟動的產業結構調整,在其他地區企業還在扎堆出口外銷時,福建一些企業很早就堅定不移地走品牌之路,降低對出口的依賴,經過5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外銷、內銷、貼牌加工等合理的產業配比。
當地最大一家童裝制造商寶德集團的總經理林向陽告訴記者,今年該公司的出口額預計和去年持平,對于原因,林向陽歸結為堅定不移地走品牌路線。“在大部分童裝企業還處于低價格混戰中時,寶德一直堅定不移地走品牌經營之路。”而正是品牌積累下來的優勢“幫助寶德渡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
此外,許多有遠見的鞋服企業紛紛在硬件和軟件上未雨綢繆,在福建,一些大的鞋服企業利用人民幣升值的契機進行設備改造和升級,降低更新換代的成本。“一逮到機會就能爆發。”在林向陽看來,危機同時也孕育著機會。
記者手記
愛拼才會贏
從工業核心區晉江到泉州市區,不過15分鐘的車程,以往每逢入夜,工業區變得人跡罕至,成群的打工者和私企老板涌入市區消費,如今泉州街頭的普通老百姓都能感受到金融危機帶來的寒意,他們的依據是“停在KTV門口的奔馳和寶馬明顯減少了”。
泉州,這個誕生了安踏、特步、七匹狼[10.33 4.34%]、九牧王、利郎、柒牌等一批人們耳熟能詳的名牌的地方最初只是一個小僑鄉,上世紀90年代,涌現出許多家庭作坊,這些不滿足于為名牌企業貼牌制造的家庭作坊在技術成熟時創立了自己的品牌,然后迅速形成了產業集群,完成了從仿牌、貼牌到造牌的飛躍。
今年上半年,在歐美市場需求萎縮、勞動力成本上漲、原材料成本上升等因素影響下,福建省的代工企業訂單曾出現非常明顯的下滑。而耐克選擇年底在泉州新增生產線的例子表明,危機中同樣孕育著機會。業內人士表示,泉州已經有完整的生產鏈――硬件配套設施完善同時擁有大量技術熟練的工人,這些都是福建代工企業的優勢,也是能吸引耐克等對技術要求較高的大牌企業的主要原因。一些原本以內銷為主的企業也開辟了部分代工生產線,為歐美企業代工,這些轉變都是因為“需求決定一切”。
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現,盡管對明年的形勢并不樂觀,泉州大多數鞋服企業都做好了多元化經營的準備,他們大多在開源節流的同時,忙著儲備各類硬件和軟件設備,他們信奉的是危機來臨時要積極進取,而不是坐以待斃。就像閩南人都會唱的《愛拼才會贏》那樣,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金融風暴給服裝紡織品行業帶來了重新洗牌的機會,愛拼才會贏,他們要做的不過是伺機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