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隊領獎服,偏偏用的是‘洋牌子’?”看著即將在奧運領獎臺上與中國健兒共享榮譽的“adidas(阿迪)”標志,部分網友表示不解。早在3年前,財大氣粗的阿迪最終憑借13億元贊助費成為北奧會的第七個合作伙伴。以至于2008年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的所有工作人員、技術官員、志愿者、中國體育代表團成員等,都將穿著印有阿迪標志的服裝。盡管77.9%的公眾希望奧運領獎服采用民族品牌,但阿迪的勝出既見證了政治與市場的博弈,也彰顯了中國接軌國際規則的大度與成熟。(2008-08-04中國青年報)
在民族、愛國、強國、復興等宏大主題下,奧運服裝無疑被打上了民族情感的深深烙印。近日,中青報社調中心通過題客調查網對全國31個省、區、市12382人進行的一項調查表明,69.4%的公眾認為,奧運領獎服代表國家的形象,是一個民族整體實力和民族精神的體現,不是簡單的服裝問題。77.9%的公眾希望奧運領獎服采用民族品牌。事實上,從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到2004年雅典奧運會,中國健兒所穿的奧運領獎服都是李寧制造。2000年悉尼奧運會期間,李寧以“中國龍”圖案為主題的領獎服及蝴蝶鞋,被各國記者評為“最佳領獎裝備”。中國人、中國民營企業,以東方的方式在國際舞臺上亮相,可以說最完美的組合。
但是,2008畢竟不同于2004年,北京奧運更有別于悉尼。不僅是時代變了,環境變了,也不僅是中國更加開放和富強,更重要的是北京奧運會必須按國際慣例辦事,必須恪守奧運與政治無干的游戲規則,必須以商業化運作,完成包括中國體育代表團服裝在內市場開發的一干任務。一句話,政治必須讓位于市場。譬如,平時我們可以盡心竭力扶持民族企業,甚至在制定游戲規則上向中國企業傾斜。中國國際品牌協會秘書長盧胤堯就認為,國家應該優先考慮民族品牌。因為像阿迪這樣的企業也是在得到他們政府包裝、推廣等支持后才有今天的影響力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