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紡織網5月22日訊 盡管東倫敦金融區仍然陰霾重重,倫敦的秀場上卻充滿歡樂的氛圍,無論是已經建立起自己聲望還是新鮮出爐的設計師都一致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而英國版《Vogue》主編Alexandra Shulman強調這種積極的態度其實就是倫敦時裝設計師最與眾不同的特點,常常能在“不可能”的預算下做出令人贊賞的設計。
80年代風潮彌漫
1980年代風格的回潮是2009秋冬倫敦時裝周最大的主題。面對令人郁郁不振的事實,時裝設計師開始懷念起物質和生活水平高度發達的1980年代:一個高雅與庸俗、低調與炫耀、努力工作和玩命享樂并存的年代。正好能夠令人暫時忘記殘酷的現實,有時候,時裝確實是個虛構的桃花源。是開始還是結束,似乎無關緊要,經濟退縮似乎是為了下一個繁榮。至少在倫敦時裝周的秀場里,我們看到設計師如此樂觀的態度。
帶裙襯的蓬蓬裙和精致領口設計,天鵝絨、織錦和華麗刺繡的運用,都讓人聯想到歌劇演員的舞臺裝扮,不同的是裙長嚴格控制在膝蓋以上。天鵝絨和皮草披肩、厚底高跟鞋以及閃亮晚裝包起到了很好的點綴效果,一些緊身上衣上還出現了20世紀50年代歌劇演出海報的圖案。
雖然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多選用深色基調,但閃亮的面料和發光的配件為整場活動增添了“迪斯科”的動感。連身裙的長度基本保持在膝蓋以上,部分迷你裙則更短,綴有水晶裝飾的晚裝版T恤衫取代了長袍外衣,別具風情。
時裝周也能“雷”死人
經濟不景氣使得參加時裝周的不少服裝設計師謹慎行事,但也有不少設計師在驚悚和惡搞方面仍不遺余力,其想象力令人嘆為觀止?磦惗貢r裝周一定要有勇氣,心臟要好,這是一場“暗藏殺機”的時裝盛宴,遍地布雷隨時有引爆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