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紗市場節假日期間交投偏淡,少量走貨為主,價格偏弱。目前紡企訂單偏少,整體開機水平不高,但庫存仍在上升。市場對于上半年行情多數偏空,若行情持續低迷,后續紡企低價拋貨現象或將增加。截至5月7日,國內C32S均價報收18808元/噸,環比上周下跌107元/噸。
上游棉花方面,五一后首日,由于小長假期間ICE美盤持續下跌再加上“黔驢技窮”的特朗普再次打出加稅牌,鄭棉各合約皆“低開低走”。而鄭棉價格的大跌,也讓多家紡企有了低價拿棉的機會。據調查,目前由于紡企對地產棉報價相對偏低,遠達不到軋花廠的心里價位。不少軋花廠繼續堅持惜售策略不變,下游紡企只好擇機利用國內棉花期貨價格走低之際以購買期貨倉單棉補充材料庫存。然而,即使這樣,棉紗市場總體表現依然謹慎,心態難以提振,截至5月7日,中國紗線開機負荷指數為47.7%,較上周下降1個百分點。不過,從另一方面看,自5月6日零時起恢復全國收費公路收費,紡織企業的運輸費用也將上漲,成本的增加或對紗價起到一定支撐。
下游織廠方面,由于外銷訂單始終沒有大單下放,而國內局部地區織廠假期期間積累內銷訂單集中下達,造成節后開機突然暴漲5.4個百分點。但從近3年的數據來看,今年五一節后開機負荷指數明顯偏低,不足五成。由于后續訂單增量不足,織廠補庫意愿逐漸回落,維持隨用隨買。而成品庫存目前已達到去年月底水平,主要原因在于近期織廠缺少訂單,生產常規品種得以留住工人,但同時銷售方面受阻,即便降價拋貨,去庫存效果也不理想。因此庫存壓力不斷增加,但隨著織廠減產控制產能,織廠庫存累積速度減緩。
進口紗方面,2020年1至4月,國內外C32S棉紗價格均呈現下跌走勢,但國內棉紗價格跌幅明顯大于外紗,截至5月7日,FCY Index C32S折人民幣現貨價報收19537元/噸,與上周同期相比下跌216元/噸。4月份,國內C32S均價共下跌607元/噸,跌幅3.11%,是外紗跌幅的2倍以上。開機方面,主要各國開機大致如下:印度23%,越南30%,巴基斯坦25%。從絕對開機率情況來看,各國的紡紗產業仍然蕭條,各國國家的紗廠一半以上關停,仍在生產的企業也大多不能滿負荷運行,全球紡紗產業整體蕭條。
疫情方面,截至5月8日14:00,全球累計確診3917006例,全球新增病例正以每日8萬例的速度增加。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沖擊已經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期。當地時間5月7日,美國奢侈零售商尼曼(Neiman Marcus)申請破產,成為新冠肺炎疫情下美國第一家申請破產的大型百貨公司,也是美國一周內申請破產的第二家零售企業。尼曼是美國第二個因為疫情申請破產的零售商。而著名服裝零售品牌J Crew剛剛于5月4日申請破產。
另一方面,也是目前被疫情掩蓋,但實際上有可能對中國紡織出口造成重大影響的“炸彈”近日也將開始生效,那就是美墨加協議,簡稱USMCA。該協議于2020年1月29日簽訂,將于今年7月1日生效。協議表面上與中國無關,但有部分業內人士指出,這份協議和奧巴馬的TPP一樣,中國都是不在場的主角兒,美國通過協定一邊鎖定盟友,一邊打擊中國。一方面,協議約束了成員國與非市場經濟國家自由貿易協定的達成。這意味著,中國在墨西哥投資設立的墨西哥企業,如果再投資美國,并與美國政府產生糾紛,在很大概率上,這個中國投資的墨西哥企業是無法援引美墨加貿易協定項下的國際投資仲裁來起訴美國政府的。而另一方面,也是影響最大的方面,則是USMCA對紡織品原產地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提出了和TPP協議中類似的“從紗開始”的要求,加拿大和墨西哥為了享受出口美國的稅率優惠,會逐漸降低從中國進口紗線和面料的數量。三國加快區域經濟一體化和產業鏈的流通,長久來看對中墨、中加和中美的紡織品貿易都構成了一定的阻礙。事實上在中美貿易戰及疫情影響下我國紡織服裝在美國市場份額逐漸下降,尤其今年一季度占比大幅下降,而東盟、印度及孟加拉的占比逐漸上升,尤其東盟占比在3月上升至19%,中國下降至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