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么喜歡印染:我感覺自己還是很幸運的,到哪家工廠,哪家工廠的產品就會火,說明我很適合干這一行。后來我慢慢發現,我讀書的時候數學和化學成績最好,初中到高中升學的時候,化學還考了滿分。后來接觸的印染跟化學有特別密切的關系,突然之間,我感覺對印染這一行情有獨鐘。
王永年:老江湖的印染之道
——專訪桐鄉市德勝染整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永年
政策始終是在變化的,市場始終是在變化的,
不變的只有我們每個人都處在變化里。
——王永年
▲1983年,手寫的染料助劑處方單
初入印染圈我就穿上了喇叭褲
1982年夏天,我高中畢業后經過考試,一不小心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剛剛開辦的海寧絲綢印染廠,那時候,每一級行政單位都可以辦鄉辦企業、鎮辦企業,唯獨沒有“私營企業”。
那個時候因為窮,有遠見的村長和鄉長就去調查,為什么人家賺錢,調查后他們認為,開染廠可以賺錢,于是我們就有了當年的印染廠,投產的第一年利潤核算出來有100萬,那個時候100萬利潤不得了了!就這樣,通過做印染帶動了就業、稅收和GDP。
▲1984年海寧絲綢印染廠歌舞劇團成立留影,照片中很多人后來做了企業老板,你能看出哪一位是王永年嗎?
那一年我18歲,廠里先派我去紹興絲綢印花廠參加培訓,然后再回到海寧,同時參加了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在浙江工業學院學習工業管理工程專業。
1985年,我進入浙江絲綢科學研究院進修了半年,這期間打下了扎實的基本功,回頭看來是很幸運的。同樣幸運的是那時候正處于八十年代初,大家都是懵懂期,年輕人大部分都在農村里干農活。我的工資是24塊人民幣,初入印染圈的我就穿上了喇叭褲。
▲桐鄉市德勝染整有限公司車間
因為喜歡所以幸運
我感覺自己還是很幸運的,到哪家工廠,哪家工廠的產品就會火,說明我很適合干這一行。后來我慢慢發現,我讀書的時候數學和化學成績最好,初中到高中升學的時候,化學還考了滿分。后來接觸的印染跟化學有特別密切的關系,突然之間,我感覺對印染這一行情有獨鐘。
1997年,集體企業開始私有化,染廠也開始改制,之前企業都是政府在控制,包袱很大,賺不到錢,于是就改制,政府把企業賣給私營業主,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出現了大量的私營染廠,這期間我正好在染廠里做會計,做了兩年沒有什么進展,于是再次回到技術崗位,覺得做技術還是比較適合自己。
▲1986年的酸性染料樣本
鐵打的技術,流水的營盤
我一直在集體企業內工作,也在印染廠里面做過財務。那時候企業總有存在搞偷稅漏稅的做法,我感到很有壓迫感,并且就收入來說,做財務工作不如做技術,于是在九十年代企業改制的時候,重新回來做技術了。
當時我有一個做鋼板紙的廠,就是皮鞋里面腳底有一塊合成革紙板,就是這個紙板,在那時候也要染色的,當然這個染色很簡單的。你只要買點直接染料,直接加進去就可以了。那個廠后來也改制為私營企業了。之后我就到嘉興金樂染織去了。
從財務回來做技術,銜接的過程還是很流暢的,因為這個東西很簡單,哪怕你20年不做,你回憶一下,梳理梳理,回到家里再細細研究一下,立刻就能拾起來,馬上就可以適應了,因為基本功還在的。于是,我在嘉興金樂染織干了三年多,再后來考慮到孩子要上初中了,于是回到海寧。
▲印染學習與交流主編與王總一起合影
落后小廠,一炮打響
回到海寧后,經我的高中同桌介紹,來到了一家印染公司里。之前他們顏色總是做不準,做一缸經常要加一兩次料、甚至加三次料,工藝相當落后。我來的時候,從一個供銷員那里得知,他們說剛開始第一兩天還不知道王師傅的技術水平,后來慢慢做了一個月,他們說王師傅打出來的樣基本上都不加料的,老板很開心,我也很開心,證明了自身的價值。
當時的廠,是海寧做筒子紗的(主打)。他們搞筒子紗還搞面包絲(高彈滌綸),我來就把它一炮打響了,生意好得很。但是干了一年后,由于這個廠在管理方面存在些問題,權責不協調,我就退出了。
退出以后,我來到桐鄉一家新開的企業,老板也是我們海寧人,他是做高彈絲的,但是他也有一個染廠的夢想,以前在其他人廠里租廠房搞印染,現在他自己弄好了車間,我就來幫他做,也做得很紅火的。那大概是2007年,我幫他做了3年,企業效益很好但是因為某些原因吧,后來經過朋友介紹,應聘于現在桐鄉德勝染整公司,當初這個車間建好了,又空在那里,了解了一下現在的老板人品貴重、隨和,從事植絨行業的,并對印染業頗有研究,所以我們合計了一下,從設計、買設備、規劃,從無到有,把這個染色車間做起來了,主要做面包絲染色加工,用在襪子、針織羊毛衫、織帶等上面的,以滌綸和錦綸為主,這個高彈絲用處還比較多的。
現在,這個染色車間已經發展成一棟5層大樓,還有后面即將投產的散毛染色,發展勢頭正強勁。
海寧環保風暴來得更早一些
海寧的環保風暴早在2012年就開始了,比紹興早。那些零散的印染企業在2012年年底全部關掉,我們好多同行不在園區里的,全部都被政府一刀切關掉了,關停了以后政府給你補貼,那時候政府還有補貼的。當時的海寧市長他的政治覺領悟比較高,所以我們的環保行動也比較早,印染廠一批批地關。
經歷了環保風暴,我們園區專門有一個收集污水的處理站,那么我們的污水直接送過去,從2012年開始,我們公司也在這方面調整了,加大環保方面的投入。以前自己沒有水處理這一塊的,現在我們自己也做污水處理,蓋了一個污水處理廠。我們的排污指標一直沒有變,一天1500噸。
相對來說,我們這個企業面積比較小,筒子紗、面包紗染色企業都希望面積越大越好,其實染色車間只是一小塊,關鍵在于倉庫,需要很多地方存儲原料,如果一天進出量有20噸,那么你就至少要有60噸的存放空間,因為今天用了20噸,還有明天,還要考慮運輸方便。
杭嘉湖一帶毛紡業比較發達,散毛作為主要原材料,直接影響毛紡產品的檔次。所以提升散毛染色的品質,是毛紡染色人心中的一個中國夢!就這樣我們年產能8000噸的散毛染色新車間就應運而生了。
另一方面,目前的染缸太老舊了,已經不符合現在的趨勢了。現在必須要低能耗、高產能,所以我們計劃更新染缸,這是近期要考慮的技術改造項目。
▲現代化的污水處理
印染業生存的思考
現在市場也比較難做,客戶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2016年下半年開始,有點受到國際方面的影響,東南亞、南亞國家的紡織印染行業發展沖擊了我們的國內市場,這一點要引起我們印染人的高度重視。
當前,全國環保風暴來襲,很多企業措手不及,去年廣東很多染廠老板估計都欲哭無淚了。這種現狀必然我們思考,我們到底該如何生存下去?我們如果想再橫向擴大的話,可能性不是太大;只能縱向深度發展,包括開發新產品,技術上更新,提升產品品質,與國際接軌,等等。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印染給人們留下的印象,就是污染很嚴重,好像有毒。但其實,我們標準印染廠是很干凈的。我們有很多客戶都是做國外市場的,這就要求我們的供應商比如染料助劑供應商,也要與國際接軌。所以,我們一直跟客戶溝通,你現在做什么產品,你下一步需要做什么?
最近,我有一家做織帶的客戶,原料用的是高彈絲,他這個產品也出口到歐洲的,他告訴我們需要達到哪些指標,以后我們該怎樣跟他合作。后來,為了跟這家客戶相匹配,我們購買了一臺datacolor800分光儀。這樣,就在硬件方面和國際接上軌了,其他方面也是如此。
貼近客戶就是貼近市場,我們用這種方式來迭代更新,這個渠道最簡潔,對染廠來說也是最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