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河南、浙江、山東等地紡企、中間商反饋,8月上旬以來,棉紗、坯布、服裝行情啟動跡象越來越明顯,但接單仍比較緩慢,紗布企業表現的也很謹慎。浙江寧波、江蘇蘇州等地紡企表示,近半個月來C50S及以上高支普梳、精梳紗的詢價和成交較5、6月份觸底反彈,大廠、品牌棉紗的報價普遍上調300-400元/噸,部分“特紡”或“定紡”的高支紗報漲幅度甚至達到700-800元/噸。
部分大廠上調棉紗報價的因素除了終端消費需求逐漸回暖外,還包括如下兩個原因:一是7月下旬以來,鄭棉主力CF2101合約盤面價格從12500元/噸上漲至13000元/噸左右(高點13140),新疆棉現貨基差報價、“一口價”上漲;二是自1月下旬新冠疫情突然爆發,2-7月份國內棉紗、坯布等報價一直處于下滑通道,再加上部分棉紡廠春節前高價、大量簽約采購棉花等原料,因此除特種紗及有機棉紗外,高支、低支常規品種基本都處于無利潤甚至虧損的狀態,紗價反彈只是被壓制、回歸市場價值的有效釋放。
從調查來看,江浙、廣東等地部分服裝企業生產開始滿負荷運轉,少數品牌代加廠甚至再現加班加點的情況,而規模以上大中型紗廠、織布廠的開機率也較6、7月份回升(普遍達到70%-80%),但接單企業仍難以判斷紡織、服裝形勢到底是短暫反彈還是根本性好轉。伴隨紗布產銷艱難回暖,生產企業、外貿公司的擔憂反而不斷加重。
在疫情二次爆發及中美關系搖擺的前提下,不僅紡織服裝企業接內外銷訂單比較謹慎,中東、歐美、日韓等貿易商、零售商也不敢放大單、放長單,因此“短、平、快”仍是訂單的主基調。寧波某大型紡織集團表示,目前交貨期超過兩個月的外貿訂單比較稀少,一些織布廠、服裝企業生產負荷上升可能主要是趕時間完成“短、平、快”訂單,并非內銷、出口訂單真的大面積復蘇,因此對即將到來的紡織行業旺季有期待,但不宜過高,因為從沿海地區外貿公司、服裝、印染企業層層傳遞的信息來看,雖陸續有訂單確認,但整體較往年仍有明顯差距。
目前,下游服裝、紗布等消費需求降級的情況沒有明顯改善,在內銷市場飽和的前提下,接單價格戰將更趨激烈,何談利潤和生產積極性?據棉紡廠反映,目前棉紗詢價、成交仍以21S-40S為主,而OE紗及低支環紡紗庫存較多,短期去庫存為主。高支普梳、精梳紗雖然庫存較低,但訂單也少,紡服企業判斷,在外貿訂單回暖大幅低于預期、“內循環”的國策及國內經濟和消費快速回歸正軌的趨勢下,外向型企業必將加快國內市場布局、搶占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