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生意社數據統計顯示,截止7月28日,國內皮棉現貨市場均價報12255元/噸,較7月初價格上漲339元/噸,漲幅2.84%;同比去年下跌12.88%。市場緊盯著天氣,棉市“靠天”吃飯。棉紗凈進口同比增長8.78%,出口量跌幅明顯。
7月份,美國得州的天氣受到市場的廣泛關注,截止目前,7月份國內棉價上漲2.84%,當然其中不乏炒作的成分。得州干旱的天氣不時會被放上臺面上來,新棉的減產挑動市場的上漲熱情。另外一方面,中美關系遇冷,ICE期棉上行受阻。美棉出口周報顯示,7月上半月,美棉出口簽約量慘淡,中國合同多轉至下年度。得州旱情剛剛的以好轉,接著7月底颶風“漢娜”的沖擊給了投機客買入的理由,ICE期棉借機反彈。值得注意的是,除去中國,海外疫情大多還沒有到達峰值,防控措施是否持續,以及經濟的恢復程度還有待時間的考驗。
當然,皮棉現貨的上漲也與儲備棉輪出不無關系。儲備棉成交均價(折3128B)在首周明顯走高,現貨借助東風,順勢上漲,縮小價差。7月中旬,成交均價小幅回落,從圖中可以看出現貨上漲停滯。隨后,由于7月下旬現貨價格高漲,兩者價差縮小,國儲棉競拍又火熱起來,現貨則出現回調。
庫存高位,棉花上漲道阻且長。據多地進口棉花貿易商反饋,7月中下旬以來,受ICE棉花期貨主力合約連續在62-65美分/磅高位盤整,內外棉價差收窄以及港口保稅,清關外棉基差調整不大的影響,港口外棉呈“入庫多,出貨少”的狀態,港口庫壓力增加。從幾家國際棉商、大型進口企業的庫存統計及估算來看,截至7月底前,中國各主港保稅+非保稅棉花庫存將再次達到58-60萬噸,突破60萬噸只是時間問題。
2020年7月20-24日國內外棉紗價格變化表
(數據來源:國家棉花市場監測系統、中國棉花網)
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6月,我國進口棉紗14.67萬噸,環比增長44.53%,同比下降6.46%;出口棉紗1.72萬噸,環比增長15.42%,同比下降54.50%;凈進口量為12.95萬噸,環比增長49.53%,同比增長8.78%。
國內棉價上漲,紗棉價差繼續縮小,紗廠利潤再減。目前棉紗市場多是持價出貨,實單詳談。從棉紗進出口數據來看,6月份凈進口量環比增長49.53%,進口紗的價格優勢體現出來,國內紗廠價格也相應作出調整,下游需求薄弱,造成紗廠成本漲,售價跌的窘境,紗價或進一步承壓。
生意社分析師認為,得州干旱新棉少,期棉現貨漲得好。新棉生產還沒有蓋棺定論,不過市場主流認為天氣不利于美棉的產量與質量,更加擔憂的還是市場的消費情況,預計棉價小幅回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