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2年5月開始,棉價見頂回落,開啟了一波大熊市,核心因素主要是貨幣緊縮、消費下行和擴種增產。
貨幣緊縮是第一大核心因素。在高通脹壓力下,歐美等主要經濟體持續加息,緊縮貨幣,導致大宗商品市場持續承壓,棉花自然難獨善其身。
消費下行是這輪棉花熊市的第二大核心因素,從2022年5月開始,“國外消費好、國內消費差”的分化結束,轉變為國內外棉花消費同時下降,消費端利空一直持續到11月。
擴種增產是這輪棉花熊市的第三大核心因素,因棉花價格達到歷史高位引發全球擴種,在7月美旱巴澇極端天氣之前,擴種增產利空施壓棉價下跌。從全球范圍來看,2021/22年度主流的棉花種植成本約為61-69美分/磅,棉花種植利潤理論上超過80%,勢必會激勵農民增加對下年度棉花的種植。
2022年2月之后,尤其是俄烏戰爭爆發導致谷物價格大漲,棉花的比價優勢縮小,但并沒有轉化為種植劣勢。在消費下行的情況下,產量增加可能導致供求關系逆轉,去庫存周期轉為累庫存周期,驅動棉價筑頂下跌。
不過,天有不測風云,2022年8月出現了美旱巴澇極端天氣,對沖了擴種增產利空,引發了8月份美棉熊市大反彈。
這輪棉花熊市大概率已經結束。
首先,從利空能量來看,鄭棉在這輪熊市中最大跌幅達47%,比熊市跌幅均值多12%,對利空的釋放非常充分。
其次,支撐熊市的三個核心因素都發生了變化。11月,貨幣緊縮變為加息放緩;擴種增產被極端天氣對沖,2022/23年度全球產量持平甚至會略降;國內外消費共同下行出現分化,國外維持衰退下行,但國內交易開始復蘇。
未來影響棉價的核心因素會逐步切換為“低估值修復、消費邊際好轉和下年度種植面積減少”,國際棉價有可能震蕩反彈。全球市場方面,棉花消費持續下調,已抵消大部分緊縮衰退風險。美旱巴澇,極端天氣對沖擴種增產利空,如果印度產量不及預期,2022/23年度全球棉花可能小幅減產。棉糧比處于歷史低位,未來有減面積偏差。
這三大核心因素,支持美棉震蕩反彈。國內市場方面,高庫存疊加豐產,供應壓力較大,但收購成本固化在13000元/噸附近,提供底部支撐。11月開始,國內防疫放開,參考國外經驗,2023年國內棉花消費可能強勁復蘇。低估值吸引資金流入,目前鄭棉和整體商品比價仍在歷史低位,國內外棉價仍然倒掛,估值修復行情還會持續。這三大核心因素,支持鄭棉震蕩反彈。風險因素,主要來自政策、面積和天氣,需要持續跟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