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棉“種”出致富路
進入11月底,隨著地區750萬畝棉花陸續采摘完成,各項統計數據相繼出爐,棉花總產達102.68萬噸,同比增產1.35萬噸;棉花單產(陸地棉)達137.19公斤,同比增產1.78公斤。
11月23日,在阿瓦提縣三河鎮紅雨村,棉農周倫儒出售了最后一批棉花。說起今年的棉花增收情況,他喜不自禁。作為棉花種植大戶,他家棉花種植面積達130畝,由于精細化管理,再加上優質棉種的運用,棉花畝產在470公斤以上。
“今年我家的棉花售價比往年高,真是太開心了,明年我要擴大訂單種植面積,力爭多增加收入。”周倫儒開心地說,今年他家的棉花總收入在45萬元左右,除去種植成本,純收入不低于25萬元。
今年地區棉花產量高、品質優,得益于“一主一輔”用種模式的推廣。地委農辦常務副主任、地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華偉杰介紹,為提高棉花品質,地區在去年棉花用種“一主兩輔”的基礎上,今年大面積推廣“一主一輔”用種模式,從源頭保證棉花質量,再加上機采棉種植模式的大力推廣,助力各地棉花產量增加、品質大幅提高。
中國棉花看新疆,新疆棉花看阿克蘇。作為棉花種植大區,地區棉花種植面積在750萬畝左右,棉花已成廣大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近年來,為提高棉花品質,地區除了全面優化棉花品種布局、推廣機采棉種植模式外,還嚴把棉花采收關,促進棉產業高質量發展。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棉花豐產豐收,各棉企敞開收購的同時,收購價格均高于往年。在沙雅縣一棉花收購點負責人楊學軍說:“棉花品質優,我們對收購的新棉采取單品、單收、單垛、單軋等措施,避免混收、混垛、混軋,從而保證棉花品質。”
棉花品質優、銷路好,自然贏得紡織企業青睞,很多國內做高端紡織品的企業爭相購買地區的棉花。“我們的訂單很多,棉紡產品遠銷山東、浙江等地。”阿瓦提縣一紡織企業相關負責人白玉成說,棉花品質提升了,生產出的產品更具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