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月中旬的紐約棉花圓桌論壇上,美國行業專家就8月份USDA供需預測進行了分析討論,一致認為報告非常利空,短期內棉價還有可能回升到64美分,并且有可能上沖到65-66美分,但需要天氣事件配合,但從長期看,棉價將跌回到55美分左右甚至更低的水平。
專家們普遍認為,中國的采購已經夠多。現在的擔憂是,只有在中國大量購買的情況下,棉價才有可能再次漲到65美分。從目前看,ICE期貨的波動區間是57.50-65美分,價格已多次努力突破65美分,但每次都功虧一簣,說明這個價位的阻力非常大,如果再次失敗,棉價可能迅速跌至61美分甚至下試57.50美分的支撐。基金如果看不到突破65美分的可能,會很快退出市場。
幾位專家表示,美國農業部8月份供需預測再次說明,全球棉花供應之充裕而消費之疲軟。隨著全球期末庫存的上升,2020/21年度新棉收獲之前,全球棉花供應就已經完全滿足需求。供需預測的利空主要體現在美國和全球期末庫存大幅上升以及與美棉競爭出口市場的國家期末庫存大幅增加。對于美國棉花產量從1750萬包調增到1810萬包,而沒有像市場預期的那樣因為颶風和干旱大幅減產,說明美國棉種品質在持續提升,因此美棉單產達到了創紀錄的938磅/英畝。這些新品種的產量出現了巨大的飛躍,讓美國棉花保持競爭力。
盡管如此,業內人士還是認為美國農業部8月預測數據偏差太大,有可能在9月預測下調美棉產量并上調消費量。雖然市場都希望棉價能繼續上漲,但考慮到棉花需求嚴重不足,而供應實在太過充裕,因此在美國農業部9月份預測出來之前,棉價可能仍將在61-65美分之間波動,之后價格上漲將會結束。從歷史角度看,棉花價格也通常在8月份左右達到全年度最高點。
筆者認為,對于棉花來說,自身的基本面已經沒有多少支撐可言,即使棉花供應出現問題,價格上漲也難以維持。真正解決棉花問題的還是消費,而疫情已使亞洲的棉花消費一蹶不振。唯一的利好恐怕來自外部市場和宏觀環境。美國逆天的經濟刺激會繼續人為地推高股市和商品價格。宏觀面以及疫情引發的糧食危機或許能拯救難以從疫情中自拔的棉花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