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鄭棉市場有上漲“欲望”,這與“金九”消費旺季和美棉天氣干旱有關(guān)。但是,在海外新冠肺炎疫情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控制,以及棉花高庫存的情況下,鄭棉上漲高度受限。不過,從長遠看,由于下一年度產(chǎn)量下降和消費提升,鄭棉存在大幅上漲的潛力。
去庫存進度及演變
截至目前,國內(nèi)棉花商業(yè)庫存在320萬噸附近,低于去年同期水平。不過,這一庫存量仍舊很大,如果期貨價格大幅上行,必定出現(xiàn)大量套保盤打壓。
倉單方面,截至8月5日,鄭棉注冊倉單折合棉花為70.3萬噸,周環(huán)比持續(xù)減少。2月注冊倉單曾達150萬噸的峰值。目前注冊倉單下降一半多,說明有終端用戶點價采購。
拋儲方面,成交依舊積極。截至8月5日,中儲棉拍賣累計成交21.5萬噸,成交率100%。按計劃,中儲棉輪出時間為7月1日至9月30日,總量安排在50萬噸左右。國儲庫存方面,2019年秋國儲庫存剩余174萬噸,小于300萬噸的安全水平。今年3月底國儲局輪入新疆棉37萬噸。如果加上未公告輪入的進口棉20萬—30萬噸計算,那么國儲庫的剩余存量在235萬噸。如果此次拋儲掛牌的50萬噸全部成交,那么,至9月底儲備庫存剩余量在185萬噸。可見,這個庫存水平處于偏低狀態(tài),不排除進一步輪入進口棉。
7月USDA報告解讀
據(jù)7月USDA最新數(shù)據(jù),中國2019/2020年度新棉產(chǎn)量為594萬噸,保持不變;因疫情影響調(diào)降消費量143萬噸至718萬噸;產(chǎn)需缺口縮減為124萬噸,加上進口后致使期末庫存反升至805萬噸(庫存/消費比為112%)。可見,中美貿(mào)易摩擦和疫情對我國服裝出口及棉花消費的影響很大。
預(yù)估2020/2021年度中國棉花產(chǎn)量為577萬噸,消費量為806萬噸;產(chǎn)需缺口228萬噸,加上進口196萬噸,期末庫存降至770萬噸(庫存/消費比為96%)。因此,長期看,鄭棉價格重心有望抬升。
步入8月,鄭棉市場逐漸進入傳統(tǒng)消費旺季,價格有上漲“欲望”,但將遭遇套保盤的堅決打壓。至9月中旬,鄭棉市場將面臨兩方面考驗:一是9月合約的交割,估計交割量達50萬噸;二是國內(nèi)棉花進入收割季節(jié),季節(jié)性上市壓力將延續(xù)至年底。12月以后,新棉上市壓力得到釋放,同時又迎來冬季采購與消費旺季,屆時鄭棉在傳統(tǒng)備貨的驅(qū)動下有望產(chǎn)生一波春季上漲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