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發現,近2-3天,道路上的物流車輛明顯增多起來,一些汽修、汽配及服務公司也忙碌了起來,物流恢復徹底解決了制約紡織企業恢復產能的最大一道障礙。
那么,對于紡織企業來說,還有哪些困難在影響著產能的完全恢復呢?筆者了解河北、山東等地部分紡織企業,主要有:
一、外地工人仍難返廠。25日,山東某紡企業負責人介紹,目前該廠本地工人已全部返廠,但省外工人全部未返崗。原因一是外地工人回廠必須要先隔離14天,然后才能上崗,因此企業只能推遲外地工人返崗時間。
甚至有部分廠家要求外縣、外地市的工人也推遲返崗時間,更不論疫情較重地區的工人,返崗難度更大。所以,直至目前,多數紡織企業工人返崗率僅在40%-50%,個別企業更低,給產能完全恢復帶來了難度。
二、新訂單少同樣制約著產能。據不少紡織廠負責人介紹,目前下游織廠、印染廠同樣面臨著外鄉工人返崗難的問題,除此之外,商貿行業大多數仍處在歇業之中,消費非常地疲軟。
截止25日,山東、河北大多數紡織廠維持20%-30%產能,依靠春節之前舊訂單生產。不少企業反饋,如果再接不到新訂單,至3月中旬企業就得重新停產。解決訂單的問題,需要整個產業鏈全部活躍起來,需要疫情的徹底被控制住。這還需要時日。
三、企業自身的憂患,也讓企業不敢大跨步前行。這次疫情比非典更難控制。難點是新冠病毒的隱蔽性和傳播的多途徑,它非發病期照樣可人傳人,尤其在糞便、尿液中都檢測出了活病毒。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新冠的危險性極高。
一人感染全廠隔離。企業要做到生產與防控兩手抓,既要付出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精力,還需要一顆高度戒備的心。所以,全國疫情不徹底根除,紡織企業總是不敢大跨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