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一:2019年1月1日起降低棉花滑準稅率】
經相關部門審議通過、批準,自2019年1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的進出口關稅,適當降低棉花滑準稅。
分析:擴大進口,削減了棉花進口環節制度性成本,降低了國內部分用棉企業采購進口棉的資金成本,加快了進口棉整體流通速度;但與此同時,縮小了國內外棉價差,增加了國產棉銷售壓力。
【事件二:中國人民銀行降低金融存款準備金率】
中國人民銀行官網4日消息,央行決定于2019年1月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同時,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
分析:棉花生產與流通經營具有規模小,資金壓力大的性質,絕大部分涉棉企業需靠貸款維持正常運轉;此次央行“降準”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基本對沖今年春節前由于現金投放造成的流動性波動,有利于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涉棉企業等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
【事件三:中美經貿北京會談】
1月7日至9日,中國與美國在北京舉行經貿問題副部級磋商。
分析:原定于7、8日兩天的會談延長至9日,雙方就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就共同關注的貿易問題和結構性問題展開了廣泛、深入、細致的交流,增進了相互理解,為解決彼此關切問題奠定了基礎;雙方同意繼續保持密切聯系。
【事件四:2019年全國棉農植棉意向降低】
中國棉花協會棉農分會對全國12個省和新疆自治區共2799個定點農戶進行了首次2019年植棉意向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全國植棉意向面積為4771.8萬畝,同比減少2.7%。其中:新疆棉農種植意向減少2.1%,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同比分別減少4.8%和3.6%。
分析:新疆地區籽棉交售工作已結束,2018/19年度籽棉收購價格呈現下降走勢,棉農對后市觀點分歧較大,整體植棉意向有所下降;近年來,受棉花生產成本增加、收益下降、勞動力缺失等因素影響,部分地區紛紛改種其他經濟作物,植棉意向、植棉面積呈逐年下滑趨勢,因此,即便在科學技術上升、棉花品種不斷改良等環境下,我國棉花總產量難有大幅度增長。
【事件五: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環比增加同比減少】
據中國海關總署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2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31.17億美元,環比增加0.27%,同比減少3.74%。其中,紡織品(包括紡織紗線、織物及制品)出口額為98.82億美元,同比減少2.74%;服裝(包括服裝及衣著附件)出口額為132.35億美元,同比減少4.48%。
分析:美國是我國主要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國,對華加征10%關稅后,國外消費市場對我國的紡織品服裝需求降低,織廠外貿訂單減少;隨著雙方開展一系列磋商會談后,兩國進入緩沖期,出口額環比有所增加;但隨著春節臨近,訂單趕工周期較短,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均出現較大減幅。
據CNN報道,當地時間1月25日,在美國參眾兩院批準了一項為期3周的臨時支出法案后,美國總統正式簽署該法案,美國將重新開門至2月15日。然而,剛剛簽署的這份法案不包括美國總統此前提出用于修建邊境墻的57億美元。
分析:此次美國停擺時間長達35天,期間美國農業部連續5次周度數據、1次月度數據等相關報告相繼推遲發布,從而使得投資者和農民在農產品市場原本已經非常動蕩的情況下無法獲取關鍵信息;美國農業部某農業市場數據提供人士表示“停擺持續時間越長,參考點就越偏離,很多東西都靠猜測”;美國暫開門三周,農業部的工作人員或將沒有時間按原計劃發布報告。
【事件七:澳洲經歷極度干旱澳棉面臨減產】
據外電消息,目前澳大利亞主產棉區新南威爾士州正在經歷極度高溫炙烤(45.5-48.9攝氏度),各方對棉花灌溉用水極度施壓,灌溉水供應極度緊張。雖現在高溫有緩和跡象,但已經導致棉桃脫落、單產下降。
分析:澳棉的整體指標較為優良,對中絨棉、長絨棉有較強的替代性,目前我國有大量棉紡企業在使用澳棉;2019年澳棉庫存已所剩不多,持續的干旱天氣將使2020年澳棉無水可灌溉,棉花產量、指標將大不盡人意,迫使國內紡企改用其他地區的棉花,國內長絨棉市場或迎來機會。
【事件八:2019年棉花進口配額下發分配原則發生變化】
1月28日,1%關稅進口棉配額開始下發,發放模式改成季度申領,此次下發量為全年額度的1/4。
分析:棉花進口配額下發滿足了棉紡企業的用棉需求,降低了紗廠的進口棉使用成本;目前國內皮棉供應十分充足,2018/19年度新疆棉購銷相對偏慢,港口進口棉數量較大,1%配額分季度下發原則在一定程度上減緩了進口棉對國產棉市場的沖擊。
【事件九:棉花期權正式掛牌交易】
1月28日,棉花期權在鄭州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首日掛牌的棉花期權合約標的期貨合約為CF1905、CF1907、CF1909和CF2001。
分析:棉花期權上市掛牌交易,有助于完善價格發現機制,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也有助于豐富涉棉企業的風險管理手段,穩定棉紡織企業生產經營,促進棉農穩收增收;棉花期權上市后,棉花期貨、期權、保險等金融工具相互配合,對深化目標價格改革、探索新型農業支持保護制度、完善農業補貼政策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