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權威研究機構的分析認為,近一個月來,除中國棉花現貨價格下跌以外,其他國家的現貨價格基本沒有變化。ICE棉花期貨12月合約在76-80美分的區間盤整。考特魯克A指數自10月中旬以來保持穩定,維持在接近87美分的水平。中國棉花現貨價格從16500元跌至15700元。印度S-6現貨價格穩定在81美分(接近46400盧比/毛德)。巴基斯坦現貨價格穩定在接您80美分(約8750盧比/坎德)的水平。
美國農業部11月供需預測大幅調減了全球產量(-230萬包)和消費量(-87.5萬包)。由于產量降幅超過了消費的降幅,全球期末庫存環比減少180萬包,為7440萬包,原因是中國以外的庫存從4460萬包降至4270萬包,但同比仍然增加了40萬包,再創歷史新高。
產量方面,美棉環比調減140萬包,印度調減70萬包,巴基斯坦調減50萬包,土庫曼斯坦調減10萬包,貝寧調增42.5萬包。消費方面,印度、巴基斯坦、土耳其均調減20萬包, 巴西、印度尼西亞和美國分別調減10萬包。全球棉花進口量調減32.5萬包,其中土耳其調減20萬包,印尼、越南調減10萬包,巴基斯坦調增10萬包。出口方面,由于產量大幅減少,美棉出口量調減50萬包。貝寧調增37.5萬包,巴西調增10萬包,印度、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分別調減10萬包
隨著北半球新棉收獲的推進,產量的不確定性逐漸減小,市場對需求的關注逐漸上升。近期,美國、中國和歐盟的三季度經濟增長都有所減慢,因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月份下調了2018年和2019年的全球GDP增幅。經濟增長減慢將導致服裝和家紡的消費需求下降,因此棉花消費增長預計減慢。
棉花進口是需求的組成部分,當前的中美貿易問題仍是非常大的不確定因素。近幾周,雙方的貿易關系一直在左右搖擺,但已經給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帶來了非常直接的負面影響。起初,中國進口企業對美棉加征關稅采取觀望的態度,維持現有訂單、不下新訂單。近期,中國開始大量取消美棉合同,本年度初期中國對美棉的簽約量同比增長36%,但現在已經同比減少12%。
美棉出口下降絕不僅限于對中國。美棉對土耳其的出口同比下降了46%,近幾周對其他地區的出口也明顯減少,這個現象極為重要,因為往年同期隨著美棉收獲、加工和檢驗的進行,美棉簽約開始加快。眼下,隨著中國的大量毀約和其他國家簽約的減少,美棉出口銷售也愈發平淡。如果持續下去,未來幾周美棉簽約量將低于一年前的水平。雖然美棉減產會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這種影響,但美棉出口的減少預示著美國期末庫存即將上升,這無疑將給國際棉價帶來下跌的壓力。現在,市場對棉花需求的擔憂遠遠超過了對供應的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