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7月份,國外市場基本延續了6月份的上述諸多利好因素,行情持續處于上漲趨勢。然而人民幣市場表現卻不盡人意,雖進口貨補充較少,然而國內北方吉林石化、齊魯石化、華東安慶石化、上海賽科等大多主要生產裝置運行平穩,充裕的國產貨供應基本彌補了進口貨的缺失,同時夏季時節,下游市場ABS、腈綸及丙烯酰胺需求領域多處于淡市,需求面較為低迷,供需面支撐缺乏行情走軟。上述僅從短期表現大體分析了國內外現貨走勢各異現狀,然細究之下“外熱內冷”及內外價格倒掛狀況或已成大勢所趨。國內港口市場的現貨貨源組成部分主要是國產貨和進口貨,截止目前來看,今年上半年國產現貨到港補充跟前期相比相對穩定。進口方面,從實際進口數據來看:2012年中國丙烯腈進口總量為55.5萬噸,其中合同貨占比為74%,現貨占比為26%。2013年1-5月份中國進口丙烯腈24.8萬噸,較去年同期相比增加1.9萬噸,其中合同貨占比達到83%,現貨僅占17%,跟去年同期相比降幅明顯,同時進口現貨數量亦有大幅減少,增加的量主要來源于合同貨。圖二、2012-2013年丙烯腈進口現貨與合同貨對比今年1-5月份,在進口總量有增加的基礎上,合同貨與現貨之間占比變化如此之大,這與國內產能增加是密切相關的。
今年國內有一套13萬噸/年的丙烯腈生產裝置投產,自投產至今其所生產的大部分產量均流向ABS及腈綸之外的市場,即(聚)丙烯酰胺及其他部分小下游需求領域,而這個市場向來屬于丙烯腈需求領域中的現貨主力,而進口貨中合同貨的量大部分流入ABS及腈綸大下游市場,操作現貨量的主體大部分為國內貿易商及部分小下游市場操作。新產能所面向的市場與華東港口所覆蓋的需求基本重疊,所以新產能的投產勢必對華東港口現貨市場形成較大沖擊。未來幾年內,國內仍有部分新裝置投產計劃,如中石化萬達26萬噸/年的丙烯腈裝置計劃在14年四季度投產一期13萬噸,上海賽科擴建的26萬噸/年的產能今年已開工建設,計劃在14年底投產。其他還有上海石化、臺灣中石化、浙江科元、英力士和渤海集團等公司已有投建丙烯腈裝置的計劃。圖三、2009-2015年國內中國丙烯腈產能增長圖然而需求方面,近幾年腈綸領域的產能增長幾乎為零,而ABS市場的產能擴張主要集中在11-13年期間,后期ABS的擴能速度將有減緩,丙烯酰胺及其他小下游市場增長表現平穩,總體來看,后期丙烯腈和下游領域的產能增長不匹配,供過于求或在未來幾年內表現愈加明顯,對應的價格上的競爭勢必更加激勵。而國內的大多丙烯腈裝置原料多屬自供,部分廠家并同時配套有下游腈綸或ABS裝置,因此國內生產商基于成本上的優勢與進口貨相比操作將更加靈活,相信除了部分ABS工廠國外統一采購及部分下游工廠為來/進料加工進口外,國產貨在成本、價格等多方面的優勢也愈加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