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供銷合作總社棉麻局局長史建偉在此間召開的2003年度新疆棉花產業發展研討會上分析了本年度的棉花供求狀況,對2002年度棉花總的供求形勢概括可為:產量明顯減少,消費顯著增加,當年國內產不足需,平衡存在較大缺口,但年度總量平衡為供給略大于需求。
按照國家統計局最終定案數,2002年度全國棉花總產量492萬噸,比上年度532萬噸減少40萬噸,減幅7.6%。
2002年度國內棉花總資源:總產量492萬噸,期初庫存217萬噸(國家計委統計),工業結轉庫存60萬噸,預計年度內進口51萬噸,合計820萬噸。
需求方面,由于國內近年紡織生產規模擴充較快,國內紡紗用棉量大幅增加。國家統計局統計,從去年9月起,國內月紡紗量開始超過70萬噸。即使在非典最嚴重的5月份,紡紗量仍超過了70萬噸。6月紡紗量更超過80萬噸。預計本年度快報口徑紡紗用棉可達到600萬噸。絮棉、其它用棉按照正常年度計算為30萬噸。海關統計,截止5月底,國內出口棉花13.4萬噸,預計年度內出口16萬噸。全年度國內需求總計646萬噸。
按以上預測,2002年度末國內總庫存量為174萬噸,是近5年來期末庫存量最低水平。
他認為,2002年度后期市場總的趨勢是,國內市場供求形勢基本可以保持平衡,因此決定了國內棉價大幅上漲或下跌的可能性都很小。當前需要關注的是,國內紗產量增幅擴大,但布的產量沒有相應增加。這就意味著,后道環節缺少足夠的支撐。
他認為,預測后期市場價格,還應注意一個現象,就是交易市場電子撮合中,10月、11月成交價格低于7、8兩個月。這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交易商對新棉上市后的預期價格十分慎重,至少不認為會超過現在價格,這也是后期價格難以大幅度上漲的一個因素。
另訊:在談到下年度棉花生產和供求狀況時,史建偉認為,下年度國內外棉價整體將保持高位運行。
原因是,根據近期國內各種機構的調查結果顯示,2003年度國內棉花種植面積和產量將比今年有較大幅度的提高。6月下旬國家統計局發布,2003年我國棉花的春播面積達到6703萬畝,比上年增長20%。農業部預測2003年度我國棉花產量將達到565萬噸,比上年度增長14.8%。比較樂觀的估計,認為棉花產量可以達到600萬噸。
紡織生產按增長5%計算,用棉量預計630萬噸,加上絮棉損耗及其他用棉30萬噸,國內需求為660萬噸,2003年度國內將繼續出現產不足消,缺口為60萬噸。產消缺口只能用外棉進口方式補足,而事實上只要中國進口,國際棉價就上揚。因此預計2003年國內和國際棉價整體將在一個較高的價位上運行,較今年將相對平穩。